特朗普上台后,美欧间传统的盟友关系开始晃动,如今又传出了新的动向。
1.外媒曝美国将从欧洲撤军
据外媒报道,一位欧洲高级外交官透露,美国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大幅削减驻欧美军。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美国对欧洲防卫承诺突然消失呢?可能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是财政。美国高层逐渐意识到,美国想全神贯注应对其他区域对手,就不能继续在欧洲浪费资源。尤其是在美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削减开支措施的背景下。
(美国考虑从欧洲撤军)
其次,特朗普团队历来把欧盟看作对手,视北约为拖累。美高官曾直言:欧洲大陆的未来,得由欧洲人担起这个担子。美军的撤退,似乎是要让欧洲自己承担防务责任,但也可能是为了从欧洲获得更多保护费。
2.欧洲或迎来大“地震”
削减驻军这项举动,对于欧洲的安全骨架来说,可能引发地震级的后果。白宫真要从欧洲大幅撤军,或许意味着北约30多年的经营瞬间瓦解,边界线将退回到苏联解体前。美国在1990年后加入北约的国家进行了驻军,一旦移走,不仅是对北约的打击,还可能让欧洲大陆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孤立无援。
对欧洲来说,美国的撤退可能会迫使他们加快整合自己的军事实力。然而,短期内建立起一个真正可行的、统一的欧洲防务力量,仍然很难做到。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任何摩擦的出现,都可能让整个计划搁浅。
(欧洲或面临巨大防务压力)
在美国流露出削减驻军的意图之后,北约盟国之间可能面临更多的分歧和不确定性。一些成员国可能寻求增加与美国之外国家的双边合作,以填补安全漏洞。正如一位观察者所言,“一旦北约这艘船开始进水,那修船的工序将复杂得多”。
现在看来,削减驻军虽然能够帮助特朗普政府在短期内达成一定的外交和财政目标,但其潜在代价不容忽视。那么,特朗普政府此举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呢?
3.中国才是美国撤军的真正目的?
换个视角来看,特朗普撤军的打算似乎重在调整国防战略重心,将更多精力放在亚太地区。美国高官表示,美国需要集中力量对抗中国。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华盛顿已经定下心意,要在亚太地区打出一套“组合拳”。
这样看来,美国在东欧减少兵力,或许不仅是为了节省资源,而是为了将更多的军事力量投入到亚太。这样一来,东欧的部队可能被重新部署到菲律宾等对峙前线。结合美军在菲律宾的九处基地布局,可以猜想,美国正在拼命构建一张围堵中国的网。
(美国将战略重心放到亚太)
除此之外,美国还不断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硬件部署。无论是向日韩以及台湾地区出售尖端武器,还是增加F22、F35隐身战机、航母战斗群的存在,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目的:进一步围困和遏制中国。
不过,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政策,真能达到目的吗?恐怕不见得。
4.美国正陷入新一轮困境
在全球局势风云变幻之际,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兵力部署成为一场豪赌。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调整军事资源来围堵中国,然而,这个战略却隐藏着难以估量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曾经大手大脚的美国,现在也开始精打细算。之所以要发动关税战,恐怕就是为了得到更多资金,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其次,将军事重心转移到亚太,给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压力。增加在亚太的驻军和军事演习,可能引发新的安全困境。区域内国家,如中国、俄罗斯,乃至印度、东盟成员国,都在密切关注美国的一举一动。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区域局势进一步紧张。
(解放军在一次次演习中展示了强大实力)
最关键的是,当美国在亚太大秀肌肉时,中国等相关国家也不会坐以待毙。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不仅限于经济领域,在军事现代化上也不断突破。面对美国的逼近,中国可能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来实现突破,打破美国在亚太的包围圈。
显而易见,美国新的国防策略,不仅达不到目的,可能还会把美国拉入又一个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