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季雨)近年来,“黄金热”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黄金作为贵重金属和硬通货,价格“一路狂飙”,引发大家关注和追捧。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目光瞄准这一“机遇”,企图利用黄金将犯罪资金“洗白”。
2025年1月的一个中午,南京某商业中心一金店迎来了65岁的徐某。徐某到店后,并未像其他顾客一样仔细询问黄金价格、品质和款式,而是直接找到店长小史,说自己要购买750克黄金。按照当时659元每克的价格,这是一笔将近50万元的生意。小史一开始并未怀疑,按照正常流程给客人验资,发现徐某的银行卡中有50万元整,于是便让徐某将其中494250元作为购金款支付。
由于店内没有储备如此大量的黄金现货,小史便安排店员去总店取黄金。然而,在等待的过程中,徐某三番五次地催促让小史起了疑心。“我看大爷非常着急的样子,一边催问我们还有多久才能到,一边不停地用手机给其他人发消息,还时不时地往外面看。”种种异常让小史觉得徐某并非正常购买黄金,于是果断拨打电话报警。
民警很快到达现场,将徐某带走调查。真相很快浮出水面。该笔50万元巨款系他人冒充公检法骗得的赃款。上游犯罪分子将该笔巨额款项包装成为“扶贫款”,欺骗文化程度不高的徐某去帮忙采购,并许诺事成之后会分给徐某数百元,同时安排下家魏某负责查询金店位置、开车接送并全程监督徐某用赃款购买黄金,并准备在事成后将黄金转移,妄想将赃款摇身一变为黄金,逃脱法网。
所幸,犯罪行为被机警的店长识破,全部赃款也被公安机关成功拦截。被蒙在鼓里的徐某这才明白,没有天上掉下的“扶贫款”,只有犯罪分子的谎言与欺骗。
魏某在发现店员报警后偷偷离开现场,不久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南京市雨花台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魏某明知款项系上游犯罪所得,仍然以帮助上家将赃款转化为黄金的方式进行掩饰、隐瞒,其行为构成掩饰、隐瞒所得罪,并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审理后,采纳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及量刑建议,判决已生效。
检察官提醒,最近,寻找中间人用诈骗款购买黄金、茅台、购物卡等贵重财物的行为,成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洗钱的新手段。许多人为赚“快钱”成了诈骗及其关联犯罪的“帮凶”。大家切勿抱有侥幸心理,为了蝇头小利触犯法律红线。商家也要提高警惕,发现大额订单时,切勿被冲昏头脑,而是要仔细观察与理性分析,发现异常情况立刻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