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出在哪儿,病藏在哪儿?这3个地方总出汗,小心是身体在报警!

同样环境下

有人轻汗微微,有人却汗流浃背

虽然适量排汗有利于健康

但是爱出汗也可能是疾病信号



这3个地方总出汗

小心是身体在报警



如果你比周围人更容易出汗,不妨排查一下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手心脚心爱出汗:


手脚出汗,有可能是阴虚火旺的表现,常伴有嗓子干、失眠等情况。



症状:口干舌燥、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夜晚盗汗等。


改善方法:养阴清热,滋阴降火。

图片


💦大腿根部易出汗:


大腿根部出汗,或许是肝经湿热所致,常伴有阴部潮湿、尿少等症状。



症状:阴部潮湿瘙痒、尿少、尿黄、大便黏腻等。


改善方法:清热除湿、泻肝。饮食忌辛辣、油腻、甜食,避免饮酒。

图片


💦鼻头爱出汗:


鼻头出汗,可能意味着脾虚



症状:抵抗力较差、气虚乏力、易感冒等。


改善方法:健脾益气。

图片




别大意!这几种异常出汗

可能是疾病前兆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前兆。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在低血糖情况下,可以表现为周身大汗、手足震颤、面色苍白、浑身无力等。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还可能引起自主神经紊乱,造成出汗部位异常分布。

😷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胸闷明显合并大汗淋漓时,需要警惕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死、心衰引起。

😷甲亢等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可以表现为精神紧张、不动也会出汗、动辄大汗、胃口大但人消瘦等症状。


此外,钙元素、维生素D缺乏者容易表现为周身大汗、夜间盗汗增多,以儿童多见。更年期也会出现潮热多汗的症状。‍‍‍‍‍‍‍


简单方便又有效

快试试这2款止汗代茶饮



🍵生脉饮


五味子5克、麦冬9克 、人参3~6克,用水煎煮20分钟即可,一周可以喝2~3次鼻汗、劳心汗、手足汗的人都可以用这个方子(注意:高血压患者慎用)

🍵止汗饮:


荷叶3克、陈皮3克、芦根5克、乌梅5克,用水煎煮5分钟即可。这个方子适合一些湿热体质的人群,比如爱出头汗者(注意:阳虚怕冷、脾胃虚寒者禁用)


出汗后牢记这4点



01
用干毛巾、温热毛巾擦汗




出汗后,最好用干毛巾或温热毛巾擦汗,有利于热量更好地散发,人体会感到凉爽、舒适。如果用冷毛巾擦,反而可能导致毛孔紧闭,让体内的积热无法散发出来。


02
不宜喝冷水




大量出汗后,不宜喝冷水,否则会导致毛孔急速闭塞,暂时中止出汗,造成体温散发受阻,诱发感冒。应少量慢饮,最好喝温水。


03
休息一会儿再洗澡




出汗后,要等体温恢复、汗液干了再洗澡,尤其不要在大量出汗后洗冷水澡,否则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会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的症状,甚至发生猝死


04
别立马吹冷风




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骤降,可能会使毛孔急速闭塞,暂时中止出汗,造成体温散发受阻,诱发感冒。



图片


异常出汗别大意

转发提醒家人、朋友!

来源:央视一套、《生活圈》、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