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是老中医,一辈子和药材打交道。我想着能不能把这份‘药香’传承下去,也让村里的荒地活起来!”初夏时节,走进宁强县阳平关镇大长沟村青蒿坪中药材种植基地,百亩金银花竞相绽放,基地负责人薛超和村民们穿梭田间,娴熟地采摘成熟花蕾,这个三年前还杂草丛生的荒坡地,如今已成为年产值超百万元的"绿色银行"。今年46岁的薛超是土生土长的大长沟村人,在西安运输行业打拼20年积累"第一桶金"后,2021年他作出决定——返乡种植金银花。
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因缺乏种植经验,首年金银花苗病死近半,损失惨重。但他自费赴山东、河南等地学习技术,引进抗病品种,逐步掌握种植要领。经过三年努力,昔日的荒山蜕变为"绿海"。今年基地迎来盛花期,预计鲜花产量突破12万斤,年产值达100余万元。
除金银花外,薛超还发展70亩林下淫羊藿种植,形成多元化中药材格局。
山上采摘忙,山下加工热。在距离种植基地一公里的加工厂,烘干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新鲜金银花经分拣、烘干等工序,次日即可上市销售。
“截至现在总体的规模是300多亩。目前主要是金银花,还有一个就是淫羊藿。我们带动了35户80余人,在我们基地务工,一年收入平均下来在20000元左右。下一步随着我们产业的扩大,我们会带动农户60户100人左右。未来我们将以生态循环农业为主导,打造集中药材种植、加工、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项目总规划占地3000亩,总投资2000万元。”对于未来发展,薛超有着清晰的规划。
初夏的佛坪绿意盎然,走进在岳坝镇女儿坝村,"土专家"董水成正在侍弄满山坡的淫羊藿。回到家他又立即为箱栽天麻浇水,观察萌发情况。在他的带动下,全镇80%农户种植中药材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户均收入超2万元。“下一步的话,咱们无偿地向全县人民来推广这个技术,让更多的人是来实现天麻产业增收的目的。”董水成说到。
石墩河镇种植大户雷兆财自1978年钻研天麻种植,近年为抵御市场波动,在恒温大棚培育天冬、黄精等数十种药材。通过"试验+选优+推广"模式,带动全镇发展中药材种植。雷兆财表示:“我们今年成立了天麻创新工作室以来,重点以这个天麻栽培种植实验为主。下一步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发展其他的,培育出来以后让老百姓种植,家家户户都可以发展。”
如今,佛坪正书写"点绿成金"新篇章,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84万亩,形成林药、林菌、林果、林养复合产业,年产值近2亿元。
产业兴,群众富。近年来,我市各地立足资源禀赋,瞄准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增添生态底色、加快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来抓,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中药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