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理光GR的镜头有多强? 

上周理光欣然宣布GR IV的开发计划,大家纷纷讨论起这台历史传承悠久的相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体积小巧方便快捷的随身小相机,其实镜头的光学质量非常的优秀。今天我就作为GR III/GR IIIx真实用户,给大家讲讲理光GR系列的镜头有多强。

图片

胶片时代

自从1996年理光GR1诞生,这支全画幅的28mm F2.8镜头就饱受好评,因为它兼顾了小巧的体积并且还用上了两枚非球面镜片。于是在1998年理光官方推出了L39卡口的GR 28MM F/2.8 LSM,限量3000支,其中2000支银色1000支黑色。

图片

相比于同时代徕卡的第四代M28/2.8,徕卡是全球面镜片而GR这支镜头不仅体积更小巧还带两枚非球面镜片,徕卡直到2006 年才推出了带有非球面的 28/2.8 镜头。价格也只有徕卡的第四代M28/2.8一半不到,至今还有朋友将这支镜头转接在L卡口机身上使用。

图片

即使是上个世纪的老镜头,转接在2400万像素的全画幅机身上依然还是相当能打的。我找朋友要了几张实拍样片大家可以看看。他表示除了边缘有一定的红移外没有硬伤,非常好用。

图片
图片

后来理光还推出过GR21的L39口版本,不过21mm虽然体积同样小巧但焦段更冷门一点,名气就小了很多。

图片

数码时代

作为一个GR IIIx的忠实用户,在我去年的12支APS-C画幅标准定焦镜头横测中,我故意拿理光加入了测试,作为画质参考。结果发现无论是原厂镜头还是国产副厂镜头,能在清晰度上超过理光GR IIIx的镜头只有一支,唯卓仕AF 27/1.2。

图片

为什么说是画质参考对象呢,是因为在我的测试中,大部分APS-C画幅镜头使用的是富士X-H2机身进行的拍摄测试,有4000万像素。而理光GR IIIx只有2400万像素,光在像素上就吃了不小的亏。

图片

在好友一起来复消色差的专利仿真中也能看到理光GR IIIx的光学性能非常的卓越,仿真对比佳能EF-M系统的饼神EF-M 22mm F2 STM和标头EF-M 32mm F1.4 STM都略占上风。所以才能在实拍测试中得出如此逆天的结论,算是仿真结果与实拍结果完全呼应上了。

图片

而在上周的新闻稿中,理光将会给下一代GR升级镜头,从4组6片(2片非球面镜)的结构升级到5组7片(3片非球面镜)。前几年理光曾经公开过一个GR镜头类似物的新专利,我们也找了朋友对最有可能是GR IV的那例进行了专利仿真。

图片

左为GR III仿真,右为新专利仿真

能够看到在增加了一片非球面镜片后,整个画质都有了不错的升级进化,理论上以后给GR的像素数再提高一个档次,镜头也绰绰有余。

图片

有趣的是,在那个专利里,还有一个等效28mm F2.5的方案,性能更加强大,中央画质已经可以做到“赛全幅旗舰”的水平。可能这个方案的后组实在是太大了,量产困难,所以最终没能落地。

总的来说,无论是哪代GR相机的镜头,理光都做到了“同时代领先,且严格控制体积”。后续等到理光GR IV正式发布那天,我们再进行一些有趣的测试,看看它到底提升了多少画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