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朝鲜新建造的一艘5000吨级驱逐舰在下水时发生侧翻,导致舰体严重倾斜并部分浸水。这一事故不仅暴露了朝鲜在造船技术上的短板,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事故发生时,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亲临现场,目睹了驱逐舰下水失败的全过程。他当场严厉指责相关负责人,称这起事故是“不可容忍的犯罪行为”,并要求对责任人立案审查。
目前,包括造船厂总工程师、车间主任在内的多名相关人员已被拘留。
金正恩还强调,修复驱逐舰是关乎国家权威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在6月劳动党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前完成。
根据朝鲜官方的初步调查报告,驱逐舰的下水失败是由于“侧滑式”下水过程中首尾推进速度不一致,导致舰尾先入水,而舰首仍未脱离船台,最终船体失衡侧翻。
尽管朝鲜方面表示,舰体受损情况“没有想象中严重”,并计划十多天就可完成修复,但国际专家对此表示质疑。
尽管朝鲜方称损坏程度“并不严重”,但韩国专家认为朝鲜军舰可能遭受了更严重的损坏,且修复工作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另外,朝鲜缺乏先进的打捞设备和经验,修复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舰体龙骨扭曲或结构性损伤,甚至彻底报废。修复时间是否能如期完成,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在这场技术挑战中,中国的海上打捞技术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中国在海上打捞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从浅海到深海的全方位技术体系。2015年,上海打捞局成功打捞韩国“世越号”沉船,展示了中国在万吨级船舶打捞中的领先实力。
此外,中国自主建造的“振华30号”起重船,起重能力高达12000吨,是全球最大的单臂回旋起重船。
这些技术和设备完全有能力应对朝鲜驱逐舰的扶正和修复工作。
然而,朝鲜是否会寻求中国的技术援助,中国是否会介入,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外交问题。
目前,这艘驱逐舰的修复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无论结果如何,这次事故不仅是对朝鲜造船工业的一次重要考验,也将对其国家形象和军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