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陈雪叶课题组《JMCA》:仿生锥形-梯度槽耦合表面:实现高效油水分离
随着工业发展,有机废水违法排放导致含油水量激增,高效油水分离技术成为环保领域的 “卡脖子” 难题。传统分离方法依赖外部能量,成本高且效率有限,而自然界中银杏叶沟槽、松针锥形等生物结构却能巧妙利用物理特性实现液滴自驱动输运,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灵感。近日,鲁东大学陈雪叶教授团队受自然界中银杏叶与松针结构的启发,结合松针的锥形结构与银杏叶表面凹槽,利用微纳 3D 打印技术,成功构建仿生锥形 - 梯度槽耦合表面(2-BCGG),实现油滴在无外部能源下的逆重力自驱动输运。该结构通过拉普拉斯压力与毛细力协同作用,实现了油滴的自驱动、跨界面高效运输,最大运输速度达55.2 mm/s,是传统锥形结构的11倍,为油水分离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融合松针锥形与银杏叶沟槽结构,通过 3D 打印构建 “仿生锥形 - 梯度槽耦合表面(2-BCGG)”,利用拉普拉斯压力与毛细力协同驱动,实现油滴多环境逆重力高效输运,速度达传统结构 11 倍,对大体积油滴亦具优异性能。基于该结构开发的自驱动集油装置无需外部能源,可快速分离油水混合物,为海洋漏油、工业废水处理等提供低耗高效方案。研究拓展仿生界面材料应用,为绿色分离技术提供新路径。相关成果以霍绪尧副教授和2023级研究生陈鑫坤为共同第一作者,陈雪叶教授为通讯作者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