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宝·视频】从《黄帝内经》到现代餐桌,解密粳米「五谷为养」的滋养哲学!

作者:辛宝


图片

中医学硕士,教授,执业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注册营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学科负责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食疗营养室主任

《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签约作者


五谷为养米家家族之粳米篇


 “五谷为养” 的庞大谷物家族里,粳米可是位响当当的角色。它白白净净、身形饱满,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长河里,稳稳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人们。粳米的历史相当悠久,在许多传统医籍中都有它的身影。《黄帝内经·素问》里那句 “五谷为养,粳米就是五谷之一。古代医家们早就发现了粳米的养生奥秘。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粳米,即人常食米,味甘,性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短短几个字,就把粳米的特性和功效说得明明白白。它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元气,让人活力满满,还能缓解烦躁情绪,对腹泻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从中医角度来看,粳米入脾、胃经,是调养脾胃的一把好手。脾胃就像人体的 “后天之本,负责消化吸收食物的营养。脾胃功能好了,身体才能更强壮。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一碗温热的粳米粥,简直是 “救命稻草。《粥谱》里说:粳米粥,养老育幼,最宜淡薄,每日食之,百疾可免。” 每天喝上一碗粳米粥,能让脾胃慢慢恢复元气,减少各种疾病的侵扰。


图片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粳米的吃法多种多样,每一种都能带来独特的美味体验。最常见的就是煮成米饭,颗粒饱满的粳米,煮好后香气扑鼻,吃起来软糯弹牙。要是在米饭里加点红薯、红枣,不仅口感更丰富,营养也更全面。还有那经典的粳米粥,煮得浓稠时,表面会浮着一层厚厚的米油,这可是粳米的精华所在。轻轻抿一口,米油顺着喉咙滑下,胃里顿时暖暖的。除了这些,粳米还能做成各种美食,像广东的肠粉,用粳米磨成的米浆蒸制而成,口感爽滑,配上鲜美的酱汁,让人回味无穷;还有福建的锅边糊,粳米与各种海鲜、蔬菜搭配,煮出的糊鲜香可口,是当地的特色早餐。


在民间,粳米还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和习俗。在一些农村地区,新米收获后,人们会用粳米煮上第一锅饭,先敬献给祖先,表达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在孩子满周岁时,有些地方会用粳米制作各种造型的糕点,寓意孩子未来的生活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粳米,它普普通通却又无比珍贵,从传统医籍里的养生良方,到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主食,再到民间习俗里的美好寄托,它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次再吃粳米时,不妨多留意一下,感受这份传承千年的谷物魅力,享受它带给我们的健康和幸福。



推荐您看(点击下方标题直接查看):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