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委会“零接待”说起

最近因采访任务在基层走访时,听到大理市凤仪镇石龙村、海东镇向阳村的村干部提及,现在村里实现了“零接待”,群众对此纷纷叫好。这看似简单的“零接待”背后,实则蕴含着党风政风的深刻转变,折射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过去,一些不必要的接待在基层屡见不鲜。上级来人检查、调研,村委会往往需要安排接待,从迎来送往到准备餐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不仅加重了基层的负担,还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有的接待甚至偏离了工作的初衷,变成了一种“面子工程”,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无法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村民办实事上。


村委会实现“零接待”,首先体现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显著成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严格落实,让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检查工作,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摒弃了繁文缛节和不必要的排场。他们轻车简从,直奔主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解基层实际情况、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不仅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也树立了良好榜样。


其次,“零接待”为基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用于接待的资金和资源,现在可以用于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以石龙村和向阳村为例,没有了接待的负担,村干部可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村庄的道路修缮、环境卫生整治、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为村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干部们也有更多的时间与村民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


再者,“零接待”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党风正则民风淳,干部的行为举止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当干部们以身作则,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杜绝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群众也会受到感染,自觉摒弃不良的社会风气。在“零接待”的环境下,村民们更加注重实际工作和生活,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务实奋进的社会风尚。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村委会“零接待”只是一个开始,要巩固和扩大这一成果,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防止不良风气反弹。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工作规范,让“零接待”成为一种常态。同时,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确保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


从村委会“零接待”说起,我们看到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这一小小的变化,反映出了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大转变,为基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大理州融媒体中心 罗帮义)


来源:大理清风
编辑:陈琳玲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



生态环保普法宣传小知识(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


八、政府在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方面制定的举措


政府采取了多方面举措。在政策法规上,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和燃油经济性要求,推动汽车制造商研发和推广绿色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推动清洁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清洁交通枢纽、充电站等,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还会增加城市公共交通投入,引导市民绿色出行,以减少私人汽车使用量;同时,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环保部门会在机动车停放地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抽检,并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进行排气污染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