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保定新闻传媒中心十五名一线采编骨干带着沉甸甸的“融媒时代灵魂拷问”,走进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第34期媒介创新实践基地培训班的课堂。这些平日里奔波在新闻现场的“大忙人”,此刻暂时放下采访本和摄像机,开启了为期五天的沉浸式学习。
作为地方融媒的“全媒多面手”,他们每天都在为内容、流量、用户反馈“挠头”。
大家都来说说工作中你的“挠头瞬间”呀……
我觉着"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提炼独特视角"是现在制约我输出优秀新闻作品的核心挑战……
我觉着是如何在多平台分发中兼顾时效与深度——既要快速响应热点,又要避免同质化内容,平衡碎片化传播与优质原创产出……
我的体会是媒体融合以来,很多采访除了文字报道、还需要制作短视频。在视频内容上,经常觉得重复,思路受限,很难做出新意。
我是一名时政记者,我的报道主要聚焦时政会议、活动等内容,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平衡新闻的严谨性与新媒体的传播需求。
作为融媒一线记者,我在活动报道时,容易陷入同质化困局,相似选题导致采访人也相同,内容输出很难有差异。
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新媒体思维不够活跃,不知道如何将日常采访的新闻事件拆解成碎片化传播,探索更多新媒体商业化的可能性……
作为融媒一线记者,目前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如何平衡深度与时效性,比如遇到重大的会议,既要快速响应热点,又担心报道流于表面。
工作中我面临的问题是流量与深度的博弈,深度调查报道在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常不足2000,同样内容拆解的视频片段总播放量远超图文。
说的都很真实,那再讲讲对这次培训有什么样的期待吧……
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我能够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与策划优秀新闻的能力,成为一名全面型新闻记者。
我希望能够学到如何把短视频剪辑的更高级更有网感,短视频的“爆款逻辑”和AI辅助工具的实际应用。
我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新京报将社会热点、群众关切融入时政报道的策划思路与实践方法,探索适应市级媒体的创新路径;同时掌握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载体在时政报道中的创新表达,精准提炼会议核心亮点并增强互动性。
我期待这次培训可以通过方法论+案例拆解,建立从线索挖掘到呈现形式的破局能力,提升个人采访报道,互动叙事的能力。
我想通过培训了解怎样在内容、文案、视频剪辑技巧上创新,让作品更具吸引力。
我最期待能在本次学习中了解更多流量密码。
这次培训最想请教的是在策划层面,能否通过系统方法预判高传播的议题?以及如何将政策解读这类很生硬的内容,转化为用户乐于“追更”的产品?
希望能在此次学习中了解新京报"中央厨房式"的素材管理系统,以及"主平台深耕+次平台分发"的差异化策略是如何成功的。
一线采编人员这些困惑背后折射的,正是地方融媒在深度转型期面临的共性挑战——如何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适应算法驱动的传播生态?如何在有限的本地资源下,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又如何在商业变现与公共属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带着这些亟待破解的行业命题,保定新闻传媒中心此次参训的学员们将在未来5天的沉浸式学习中,通过新京报一线操盘手的案例拆解、爆款内容的底层逻辑分析、AI赋能下的采编流程优化等课程模块,探寻适合自身的转型路径。
他们期待的不仅是一套可复制的“方法论”,更希望能从头部媒体的实战经验中,找到那把打开地方融媒未来之门的“金钥匙”。
✔媒介素质提升及舆情风险防范:不绕弯子,告诉你如何正确与媒体打交道;
✔ 热点新闻挖掘及操作指南:不讲理论,只教“立刻能用”的招式;
✔ 新媒体策划变现的独特吸引力:不玩虚的,直接对标“新京报”打法;
✔ 故事化表达,让主题报道更具吸引力:不留疑问,从创意到执行全流程解析;
还有《如何当一名加分编辑》、《移动直播记者破冰指南》、《新闻评论选题挖掘及写作技巧》、《媒体如何通过定制视频变现》等深入融媒操作全流程的干货课程,帮助参训人员“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回去” 。
接下来的5天,看保定融媒的记者们如何“破局”……
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
往期培训回顾
20名媒体人去潘家园古玩市场……
今天,他们都发了这条朋友圈
记者改行卖核桃、卖手串?
没起标题,没起标题,没起标题
暑期训练营,开始了!
“我不是做新闻的……”
今天,他们来到新京报......
来新京报5天,写了10000字学习笔记……
凌晨四点还在剪片子,这也太“摇滚”了……
石家庄怎样再摇滚一些,他们正在琢磨......
中国人到底有多浪漫?我是看标题进来的……
十几年的资深摄影记者,发力做视频了
正在刷短视频的我,被灵魂拷问:“你多久没看书了?”
:
:
:
编辑 | 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