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选出现变数,李在明民调暴跌,金文洙异军突起?

韩国总统大选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选情却出现戏剧性转折。

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的民调支持率从领先对手22个百分点暴跌至仅9个百分点,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则逆势上涨7个百分点,当前支持率达36%。

这场突变源于国民力量党近期的“断尾求生”策略:因总统尹锡悦深陷夫人“迪奥包丑闻”及经济增速十年最低的执政危机,其主动退党使党内资源集中向金文洙倾斜,助其摆脱尹锡悦的负面拖累。

图片

金文洙的崛起堪称政治传奇。

作为上世纪70年代投身民主运动的“老革命”,他曾因组织首尔大学学生运动入狱,资历远超仍在工厂打工的李在明。

如今,这位当年的左翼先锋已转型为保守派政治人物,其“改革保守派”的定位吸引了釜山、大邱等传统保守派地区的年轻选民,他们认为共同民主党过于守旧,转而支持标榜“务实改革”的金文洙。

反观李在明,律师出身的他凭借“青年基本收入”等贴近底层的政策积累人气,但近期“涉腐疑云”削弱了其光环。

尽管共同民主党仍以“地毯式拜票”等高强度组织动员巩固基本盘,从清晨菜市场到深夜便利店全方位争取选民,但其在年轻群体和中产阶级中的吸引力正面临挑战。

历史经验显示,韩国大选最后一周的民调波动可达15%。

2012年朴槿惠凭借“经济民主化”承诺在最后10天反超对手,

2017年,文在寅与安哲秀也出现过"过山车式"的对决。安哲秀同样在最后阶段民调飙升,但也只是昙花一现,最终仍选败了。

此次选战折射出韩国政治的新旧碰撞:李在明代表传统进步势力,金文洙则试图打破左右界限,以“务实改革”吸纳求变的中产阶级。

距6月3日投票日仅剩不到一周,半岛局势突变、关键人物倒戈或外部势力介入等突发事件,均可能改写最终结局。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