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生说
协
和
科
普
这样的场景是否在你家上演?孩子坐在书桌前两小时,作业却只写了几行;明明马上要考试,却还沉迷短视频无法自拔;到了就寝时间,问作业完成情况才反应过来还有作业没写;一聊到学习就不耐烦,承诺的事情做不到……这些看似“不自律”的行为背后,实则是青少年学习行为管理出现了问题。科学的学习行为管理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必修课。今天,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医生就来为您解答孩子学习摆烂怎么办?
什么影响了学习行为?
生理因素
大脑发育:青少年大脑处于持续发育状态,前额叶皮层虽在逐步完善,但尚未达到成人水平的执行功能,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学习任务时,容易被即时满足的诱惑吸引,难以专注和坚持。
激素影响:我们身体中的多巴胺分泌机制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短视频、游戏等带来的快速多巴胺释放,让学习这种需要长期投入才有回报的行为变得缺乏吸引力。
心理-社会因素
情绪发展:青少年情绪波动剧烈,容易因一次考试失利,或者批评而产生焦虑、自卑等负性情绪。无法排解的负性情绪会消耗大量心理能量,使得他们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学习。
同伴交往:青少年开始追求同伴认同,渴望融入群体。当周围同学都在玩游戏、刷短视频时,为了更合群,他们可能会采取同样的行为。
自我意识增强:青少年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希望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在学习上表现为抗拒外界过多干涉,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青少年不愿意让家长管学习,本质上是自主与依赖矛盾的体现。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迫切渴望自己在学习中拥有决策权。如果家长一味地提要求,如“必须考到班级前十”“现在立刻去写作业”,会让孩子感受到自我被否定,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元认知:青少年的元认知(对自身认知的认知)正在发展,但尚未完全成熟。这使得他们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容易高估自身能力,规划超出实际的任务量,最终因难以完成而产生挫败感,进而导致拖延行为。同时,孩子虽然意识到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但缺乏调整和优化的能力。
外部环境:环境干扰更是加剧了学习行为问题。碎片化信息的轰炸、过度娱乐化的社交平台,会不断分散着青少年的注意力。部分家庭学习氛围缺失,家长过度督促或放任不管,也会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学习引导。同时,面对学校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如果孩子无法合理应对,也可能产生逃避学习的行为。
应对方式
如何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如何合理有效应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
1、理解问题行为:
行动是用于沟通的语言,当孩子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请求时,他们只能用行为进行沟通。只有读懂了他们的行为,才能够理解他们,并且引导他们改正自己的行为。
2、处理与情绪相关的问题行为:
允许孩子面对学习任务有负性情绪,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有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求,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长想帮助孩子,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有什么是我们可以为你做的呢?”按照孩子的需要帮助他,能够更好地纠正孩子的情绪行为。
3、处理与时间管理相关的问题行为:
番茄工作法:
以25分钟为一个番茄时间(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专注学习,中途不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一个番茄时间结束后,休息5分钟,每完成4个番茄时间,进行一次15~30分钟的较长休息。
四象限工作法:
把学习任务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分为四个象限。
“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如明天要交的作业、即将到来的考试复习,应优先处理;
“重要不紧急”的任务,像长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计划,要制定详细计划逐步推进;
“紧急不重要”的任务,比如临时通知的活动,可适当委托他人或选择性参与;
“不重要不紧急”的任务,尽量减少投入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分清任务的主次,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4、处理与动机相关的问题行为:
✅合作模式,与孩子商议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不必追求这个方案能完全符合自己的心意,只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即可。
✅如果想让他们坚持做一件事情,需要在学习任务进行过程当中设置正反馈,让任务变得更有吸引力。同时也要设置轻度的负反馈,以应对他们放弃任务的情况。正反馈可以是社会性的,如鼓励、赞许;也可以是活动性的,如外出活动;或者是常见物质性,如兑换奖品等。
✅不设置过高的目标,过高的目标会直接触发问题行为。孩子逐渐适应了任务后,才开始建设性地做更多东西。教会孩子使用合理的替代行为,提出休息的请求,提出需要帮助,示意已经完成任务。
5、处理与环境相关的问题行为:
✅根据既往经验,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
✅确保家庭成员在管理孩子学习行为时使用方法的一致。
6、专业帮助:
✅可前往正规医院心理医学科,挂号咨询。
文字/心理医学科 陈可人 段艳平
编辑/陆灵煜 洪成伟
主编/段文利
监制/吴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