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官宣福建舰海试,或在今年提前服役,山东舰展开实战演练

福建舰的每一次动向都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

据观察者网报道,日前,上海海事局对长江口深水航道的交通管制,被外界视为这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第八次海试的前奏。

结合央视国防军事频道近期密集报道,证实了福建舰作为我国首艘弹射型航母,正加速推进海试进程。

在去年12月第五次海试完成舰载机起降、今年3月第七次海试的密集测试基础上,此次行动被视为第八次海试,也是军方主导的关键测试阶段。

从历史数据看,辽宁舰山东舰从首次海试到入列分别耗时1年1个月和1年7个月。

而福建舰自2022年6月下水至今不足3年,却已完成电磁弹射、动力系统等六大核心测试,进度远超外界预期。

军事专家分析,其海试频率之高、项目之复杂,印证了技术稳定性。

而海试进程的“中国速度”背后是严谨的进阶逻辑。

前四次测试聚焦动力系统与船体稳定性,第五次引入舰载机触舰复飞,第七次则模拟了全甲板攻击波次调度。

图片

海军专家石宏指出,第八次海试很可能验证歼-35满挂载弹射与编队协同,这是形成战斗力的终极门槛。

此外,还有最主要的技术,即中国船舶工业对电磁弹射这一“难题”的快速攻克。

电磁弹射技术曾是美国福特级航母的“阿喀琉斯之踵”——故障率高、维护复杂等问题困扰美军多年。

种种迹象显示,福建舰在厂方海试阶段便完成歼-15T和歼-35的弹射测试。

美国Maxar商业卫星近期拍摄的高清图像,更是直接暴露了福建舰甲板细节,甚至可见舰载机模型布局。

美国海军学会报告承认,中国通过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解决了能量瞬时释放的瓶颈,而这一技术路径“比美国交流系统更稳定”。

更令西方震惊的是,福建舰的测试周期压缩至福特级的1/3,且未曝出重大技术缺陷。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舰载机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直接打破美国在该领域长达十年的垄断。

《纽约时报》引述美军马克·米利准将的观点称,福建舰将重塑海上力量平衡,其电磁弹射技术赋予中国“突破防线”的新能力。

此外,其搭载的空警-600预警机与歼-35的组合,将彻底解决辽宁舰、山东舰依赖直升机预警的短板,形成完整的攻防体系,已迫使美军重新评估亚太防御部署。

五角大楼官员直言:“中国人跳过了我们踩过的所有坑,这艘航母是向亚太美军发出的战略警示。”

图片

这种“超国民关注度”背后,是西方对三航母时代中国海军实力的忌惮。

值得注意的是,央视报道特别强调“入列后作战模式更灵活”,暗示电磁弹射赋予的多元任务能力。

既能搭载空警-600预警机拓展侦察半径,又可配合歼-35执行隐身突防,这种组合目前仅中美两国掌握。

服役时间节点的可能性选择同样暗藏玄机。

参考山东舰9次海试后入列的先例,福建舰最快或于6月底完成全部测试,而八一建军节与抗战胜利80周年(8月15日)成为热门服役节点——既具象征意义,又避开9月阅兵档期。

福建舰的快速进展,不仅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的飞跃,更折射出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从电磁弹射到隐身舰载机,每一项突破都在改写亚洲军事格局。

正如外媒所言,这艘航母的未来绝非局限于近海——它将是维护远洋安全、支撑和平使命的关键力量。

对比之下,英国对山东舰、辽宁舰的“贬低”显得尤为刺耳。

英海军曾狂妄宣称“一艘威尔士亲王号可抵中国两艘航母”,理由是歼-15T非隐身与缺乏固定翼预警机。

但其引以为傲的F-35B舰载机实际出勤率仅42%,且作战半径不足800公里。

当英国人还在炫耀短距起降技术时,中国已跳过蒸汽弹射直接攻克电磁弹射,这种代际差不是靠嘴炮能弥补的。

与此同时,央视公布的山东舰全流程演练画面:从消防组到医疗队,百余名“彩虹服”官兵在模拟战训中展现出高效协同能力。

山东舰近日展开的飞行保障全流程演练,以随机导调、复杂特情为特点,全面检验官兵应急处置能力。

随着指令下达,身着黄、绿等各色甲板识别服的保障人员立马就位,消防、医疗全程待命。

图片

这些被称为"航母彩虹服"的马甲,实则是职责的鲜明标识,红、蓝、棕等马甲分别管控危险、供气和机务,共同构成繁复的保障网络,每一道颜色都是制胜关键。

军事学者石宏强调,飞行保障才是航母战斗力核心,而中国正通过实战化训练补齐短板。

福建舰的意义远不止于一艘航母。当山东舰开展全甲板“彩虹服”应急演练、辽宁舰前出西太组训时,三航母编队的雏形已浮出水面。

当福建舰正式入列时,中国海军将迎来历史性跨越,而世界也将重新审视这支深蓝舰队的真正实力。

正如军事专家所言:"福建舰不是终点,而是中国蓝水海军从'跟跑'到'并跑'的转折点。"

当甲板上的电磁轨道划过海天之际,一个属于中国航母的新纪元正加速到来。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