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先生诞辰118周年,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由中国核学会出品的大型人物纪录片《王淦昌》,将于2025年5月27日至5月30日,每晚19点22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播出。
本片共分四集:“做个像岳飞那样的人”、“寻找新粒子”、“以身许国”、“无尽的追问”。全面聚焦王淦昌先生在人生不同阶段的选择和背后的精彩故事,完整呈现王淦昌先生卓越的科学成就和科研生涯,以及他以身许国、无私奉献、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精神,弘扬以王淦昌先生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科学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爱国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官费留学德国柏林大学、1933年获得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首任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王淦昌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科学成就卓越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始终活跃在科学前沿,辛勤耕耘,孜孜以求,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1941年,他独具卓见地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为实验所证实;1953年到1956年,他领导建立了云南落雪山宇宙线实验站,使我国宇宙线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1959年,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领导一个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61年开始,他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发展,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64年,他和苏联巴索夫院士同时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预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1984年,他又领导开辟了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新领域;1986年,他与王大珩、陈芳允、杨嘉墀一起提出了对我国发展高技术有重要意义的建议,并由国务院制定了“863”计划,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发展高技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崇高品德,深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所敬仰。
本片制作历时近两年,由中国核学会出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出品,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发现纪实传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