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一个特别扎心又绕不开的话题——孩子被欺负,到底该不该还手?这事儿,估计每个当妈的都得碰上,处理起来那叫一个难!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位妈妈和她儿子的对话,那可真是把问题给问到点子上了。那天傍晚,孩子放学回家,小脸阴沉沉的,一进门就憋屈地说:“妈,我今天被打了。”当妈的瞬间心都揪起来了,可还得强装镇定,问:“你告诉老师了吗?”孩子摇头,又问:“那你打回去了吗?”孩子低着头,小声说:“没有……但我真的很想。”然后抬起头,眼里满是委屈:“妈妈,我被打了,可以还手吗?”这问题一出,当妈的就知道,这可不简单,这是在问尊严、规则和成长呢!
这位妈妈的回答,那可真是太有智慧了,我听完都得给她点赞。她首先告诉孩子:“你要记住,第一步,是保护好自己。”这话听着简单,可太重要了!“如果危险来了,先远离,先避开,先找老师和大人。这不是懦弱,而是聪明。”这话多实在啊,把孩子从那种懵懵懂懂的“我该不该还手”的纠结里拉了出来。接着孩子又问:“那什么时候可以还手?”妈妈认真地说:“如果有人反复欺负你,已经威胁到你的人身安全,或者你实在躲不开,那么你要站起来,坚定地告诉他——‘你再动我一下,我就还手了。’如果他还动手,那你可以还回去,但要记得——不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为了立界限。”
这话一出,孩子的眼神都有了亮光。妈妈又接着说:“那……如果我说了‘你再打我我就还手’,他还打我怎么办?”妈妈看着孩子,说:“那你就冷静地还回去。”“不是拼命,也不是骂人,是让他知道——你不是软柿子。”这话说得多好啊,既不是鼓励孩子暴力,又让孩子明白,有时候“不反抗”会被当成软柿子捏。最后妈妈还说:“可最重要的,是你得让别人看得出,你是一个不怕事、有底气的人。”孩子听完,眼神里满是坚定。
宝子们,这位妈妈的回答是不是太犀利太有用了!当孩子被欺负,若一直退让,那不是真正的善良;但如果遇到点事情,就动不动“打回去”,那不是力量,而是失控。我们要帮孩子分清楚,是误会还是恶意。即便孩子真正要“还手”,那他也是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下意识”地打回去。
孩子进入到社交圈,可能会被误解,被针对,被欺负。但他需要明白:“我是被爱着的、有后盾的、被认真对待的。”那他就有勇气面对一切。哪怕他以后真的动了手,只要那是他判断清楚、冷静决断下的选择,他都会得到支持。成长,不是变得攻击性强,而是变得更有力量和有选择权。
宝子们,你们觉得呢?如果你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