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主题是:“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在这一天,凡尘安星“爱心屋”残疾人就业项目正式投入运营,2名“心青年”(指心智障碍青年群体)走上工作岗位,在一个个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寻找着自我的价值。
融合就业
“心青年”勇闯职场
初夏上午,阳光斜斜地洒在城关区华亭街小巷的转角处,凡尘安星星岛27号“爱心屋”的门前已渐渐热闹起来。街坊邻里的谈笑声与屋内阵阵食物香味交织,萦绕在空气中。十几平方米的店面装修布置颇为用心,照片墙和留言板无声地诉说着这家小店的故事,品类不算多的小食错落摆放,“心青年”店员潼潼和一航坐在吧台认真制作拼豆挂件,这些成品将在兰马“守护星星”公益展位进行义卖,传递包容与爱的理念。
中午时分,小店迎来了第一波客流,周围学校放学的学生和慕名而来的食客挤满了小店。“您好,欢迎光临”“您需要点些什么?”站在收银台前的一航羞涩地点头问候。当顾客选好商品准备结账时,一航会转身告诉同事潼潼顾客的点单和需求,随后完成收款,还打印了一张小票。“您的西瓜啵啵要加冰吗?”另一边,潼潼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出餐职能,他将西瓜块夹进容器,按比例加入果汁和牛奶,一杯西瓜啵啵就制作好了。两人的速度虽然慢了一点,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当顾客拿到饮品对他们说谢谢时,两个小伙子有点害羞,也有点骄傲。“他俩现在会独立地接待客人,也会在老师的提醒下理货、补货了,而且推荐我们的特色食品头头是道,一句也没讲错。”凡尘安星就业辅导老师刘旭娟骄傲地说,正式开业快一周了,两位“‘心青年’的业务越来越熟练,这让我们看到他们是韧性的,也让我们知道他们从学习到就业的过程是缓慢但值得期待的。”
坚持八年
“心青年”技能“满分”
凡尘安星“心青年”就业项目的成立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从2017年开始,凡尘安星就启动了“心青年”职业训练课;2018年7月,西北首家“心青年”职业庇护工场星岛27号正式对外营业,在这里“心青年”们学习内务整理、环境清洁、烘焙、简餐制作,为今后的自主生活、就业打下基础;2020年,就业辅导老师联系了车咖汽车服务中心,为“心青年”开发了新的就业岗位;2021年,凡尘安星与企业合作,由“心青年”对整包真空大米进行打包;2022年,凡尘安星启动“凡尘星野”项目,“心青年”在户外营地接受无家长陪伴的全人教育成长课,通过自然美育、体劳融合、社会交往等课程,锻炼他们独立出行、自食其力等;2023年,“心青年”小宇正式任职凯悦酒店洗衣房职员,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也让其他“心青年”家庭看到了希望……坚持8年打造的阶梯式职业培育体系,从生活技能养成到“庇护性就业-辅助性就业-支持性就业”三级实践平台,从情景化教学到校企合作项目,每一个脚印都凝聚着凡尘安星特教老师们的匠心。
“首先要评估他们的能力和他们自身的就业意愿,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再根据不同长处进行分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一路走来,就业辅导老师刘旭娟有很多感慨,她举例说,“一杯饮品中的果汁、牛奶、水、糖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严格配比,细微的偏差会影响整体的口感。重复刻板行为是孤独症群体的一个典型特征,但这反倒成为他们的优势。他们在培训中专注力特别强,会针对每一个细节反复练习,力求完美,直至做出一杯合格的饮品。”令人惊喜的是,“心青年”经过不断的培训、不同就业项目的尝试,能够胜任销售、收银等岗位,逐步实现主动融合。尽管艰难,这样的成功案例持续出现,令家长、“心青年”及其支持者越来越有信心。
保驾护航
“心青年”未来可期
2024年年底,凡尘安星又一辅助性就业项目——智能无人烤薯机落地。每天上午,“心青年”在常规的职业训练课外,还有了“新工作”:洗红薯、切红薯、分装盒子、烤红薯;下午,再由就业指导老师带领不同的孩子们到市区8个无人烤薯机点位投放红薯。天助自助者,几个月下来,固定的操作流程对于“心青年”的稳定秩序感特质有了极大的帮助,也让城关区残联看到了这群努力向上的孩子们。
2025年4月,助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实事工程——“爱心屋”残疾人就业项目对接到了凡尘安星,希望通过政策帮助前移“心青年”就业支持环节,近距离为“心青年”搭建就业平台。双方一拍即合,经过紧张地选址、装修、再次培训,5月18日助残日当天,凡尘安星星岛27号“爱心屋”正式对外营业,通过以市场化运营为主、社会化帮扶为辅的创新模式,帮助“心青年”实现融合就业。在这里,“心青年”不再是标签化的受助者,而是用劳动赢得尊重的个体——每一声问候、每一次点单、每一份出餐,都在书写属于他们的“未来可期”。
下午6点左右,人潮渐渐散去,两个小伙子也在为关店做着准备。一航弓着背,双手握紧拖把,一步一步慢慢往后退,把地板拖得锃亮;潼潼蹲着身子,用抹布反复擦着桌椅,连凳腿上的小污渍都不放过。阳光斜斜照进来,映着他们认真的侧脸。虽然动作有些笨拙缓慢,但每一下都透着一股向上的劲儿。这洁净的小店,就像他们的未来,正被自己一点点擦亮、铺平,闪着温暖的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丹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