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扩军计划的影响与挑战

AI划重点 · 全文约1403字,阅读需4分钟

1.德国新任总理默茨表示将把联邦国防军建设成“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但受一系列因素掣肘,计划实施的进程和效果仍有待观察。

2.默茨政府的扩军计划主要围绕联邦国防军的短板展开,包括预算不足、装备老旧、兵源短缺等问题。

3.为此,德国将增加国防投资,改革结构,重点进行装备建设,如升级主战坦克、采购新一代战机等。

4.然而,德国扩军计划面临不小挑战,如经济停滞、民意阻力等。

5.同时,德国和欧洲面临的安全环境可能发生新变化,影响德国扩军计划的实施。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

德国扩军计划的影响与挑战

■吕蕴谋

近日,德国新任总理默茨在首次向议会发表的演讲中表示,“威慑是最好的防御”,德国将把联邦国防军建设成“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这是自前任总理朔尔茨宣告德国迎来“时代转折”并设立特别国防基金后,德国政府推出的最有力的扩军计划,但受一系列因素的掣肘,计划实施的进程和效果仍有待观察。

默茨政府的扩军计划主要围绕联邦国防军的短板展开。二战结束以来,由于背负着“战败国历史包袱”,德国一直在安全领域持“谨慎、克制”原则,不愿在军事上投入过多资源。同时,由于战后不少欧洲国家在安全上搭美国和北约的“便车”,德国联邦国防军也因此一直处于预算不足、装备老旧、兵源短缺的状态。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虽然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但仍难以满足军队现代化的需求。2024年德国议会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德国联邦国防军不仅缺乏坦克、舰船和飞机,还缺乏弹药、备件、无线电设备。

持续增加国防投资是默茨政府扩军计划的第一步。早在上任之前,默茨就曾宣称,德国将设立一个规模达5000亿欧元的基金,以满足国防领域的迫切投资需求。今年3月18日,德联邦议院更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一项“历史性支出改革法案”,改革德国宪法规定的“债务刹车”机制,使得国防开支超过国内生产总值1%的部分不再受到“债务刹车”限制。这一举措显著拓展了国防开支的增长空间。目前,德国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2%。而德国新任外长瓦德富尔近期更是表示,德国原则上接受特朗普“北约成员国的国防开支应占国内生产总值5%”的要求。

结构改革是德国扩军计划的重要内容。根据联邦国防军5月发布的人力资源预测报告,至2026年底,联邦国防军的现役人员缺口将达1.5万。针对军队人员短缺的情况,德国国防部此前计划至2031年将现役军人数量至少提升至20.3万,并将预备役军人数量扩大至26万。默茨上台后,也宣布将引入“新的、更具吸引力的志愿兵役制度”,鼓励和支持德国年轻人承担国防责任。默茨还表示,将考虑恢复2011年停止实行的征兵制。

装备建设是德国扩军计划的重点。据报道,德国当前拥有近300辆主战坦克,但只有不到一半处于“可使用”状态。德国还拥有30至40艘水面舰艇和6艘潜艇,这一数字与欧洲军事强国英国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在资金充分支持的前提下,德国需要完成主战坦克的现代化升级,采购并部署新一代战机,替换老旧舰船等。近期,德国宣布将与英国联合开发新的远程导弹系统。德国国防部表示,联邦国防军计划至2027年将装备完备率从2024年的55%提升至70%。

德国扩军计划对俄欧和美欧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德国加大国防投入,有望和英、法在欧洲防务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将提高欧洲防务能力。德国宣布相关计划后,俄罗斯反应强烈,称德方此举将对地区稳定“构成直接威胁”,令本已陷入僵局的俄欧关系更加紧张。对于跨大西洋关系而言,德国承担更多安全责任,部分迎合了特朗普政府对欧洲的期待,有利于美国加速从欧洲事务中抽身,并将主要精力转向印太地区。但未来北约中的“欧洲支柱”能否进一步强大,以及欧洲防务自主是否会增加欧洲对美国的离心倾向,都存在不确定性。

德国的扩军计划雄心勃勃,但也面临不小挑战。德国经济已连续两年陷入停滞,严重影响计划的实施。欧盟委员会近期发布的经济预测显示,德国很可能在2025年依旧处于“零增长”。在此情况下,德国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防务建设将面临民意阻力。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最新民调显示,德国只有42%的受访民众支持大幅增加国防开支,而有50%的受访民众担心军事投资可能会损害社会福利、公共教育等。而且,德国和欧洲面临的安全环境可能发生新变化,从而影响德国扩军计划的实施。(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解放军报·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