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讲胡太后与永宁寺塔的故事,说到永宁寺取名“永宁”,实则一点儿也不安宁。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寺院,在乱世中曾驻扎过叛军,囚禁过皇帝,也曾成为血腥的屠场。公元534年,奉公正己大半生的名臣杨机,被权臣高欢杀害于此。
清直之士遇伯乐
杨机生在洛阳,祖籍在甘肃天水一带。北魏初年,他的祖父杨伏恩带着家人迁居洛阳。他自幼就十分聪慧,并有志向和节操,受到士人赞誉。
24岁时,杨机受到河南尹李平及权贵元晖的赏识,任河南尹功曹。元晖对杨机尤为信任,郡中事务无论大小都交给杨机处理。有人觉得不妥,想让元晖把杨机手中的权力收回来,元晖却不以为然:“吾闻君子劳于求士,逸于任贤。……吾既委得其才,何为不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用之才,把一切都交给他,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啥不可以的?这话传出去,杨机名气更大了。
当时,诸皇子被封王,其属官大多不堪重用,于是朝廷下诏让各地选拔“清直之士”,元晖便向京兆王元愉举荐杨机,让他担任国中尉。杨机果真清廉正直,元愉对他既敬又怕。
渐渐地,杨机显示出一项才能:“廉平在己,声实俱茂,宜参大理,预断庶狱。”他清廉公正,特别适合掌管刑狱诉讼,于是“迁伏波将军、廷尉评,行河阴令”,到河阴县当“法官”去了。
彼时杨机40岁上下,处理政务刚正不阿,认识通达,不畏权势,断案公正,由此声名远扬。平南将军、荆州刺史杨大眼听说之后,就把他挖去做了平南长史。杨大眼军功显赫,替他做事,必能为仕途“加分”,加上杨机着实能干,后来调到南阳、叶县,为政成绩突出,声誉显著提升。待一切水到渠成,杨机当上了洛阳令,成为北魏都城洛阳的最高行政长官。
断案理财样样行
洛阳作为都城,是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城里住的多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个个都不好惹。人得罪不起,事又不能不做,您说杨机难不难?可他偏偏擅长啃硬骨头,才上任十天半个月,就让京城权贵刮目相看,让洛阳百姓心服口服。
人们发现,这个洛阳令不仅声势气派令人敬畏,而且专业素质过硬,记性好得出奇:涉案人员只要在他面前走一趟,再次出现时,他就能说出此人姓甚名谁,以及案件的来龙去脉。这么一来,谁还敢再铤而走险?《魏书·杨机传》中称:“京辇(国都)伏其威风,希有干犯。”杨机墓志中说:“豪右匿影,奸凶窜迹。旬月之间,京邑肃尔。”杨机新官上任头一个月,洛阳就变得治安稳定,秩序井然。
据《洛阳伽蓝记》载,北魏洛阳城建阳里的东面有绥民里,里内有洛阳县府,靠近渠水,县府门外有洛阳令杨机的《清德碑》。可见百姓对这位洛阳令清正廉洁的德行十分认可。
自洛阳令往后,杨机换了一二十个官衔,其间还做过河南尹,墓志上说他“抚莅未几,风化大行。士女歌谣,击腹舞抃”。杨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百姓载歌载舞地赞颂他。
经过30多年的官场历练,杨机“道泽被于一方,仁声光于万里。考绩为天下第一”。孝武帝永熙年间,杨机官拜度支尚书,管理国家财政大事。
《魏书》里说杨机“有能名”,即出了名的能干,果真放哪儿哪儿中!他断案有一手,理财也很行,当时“军国多虞,费用处广”,朝廷所需财物,完全依靠做度支尚书的杨机精心筹措,才得以保证供给。
奉公正己大半生
成语“奉公正己”说的就是杨机。
杨机为官30多年,历仕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东海王、前废帝、后废帝、孝武帝等八帝。《魏书》中说他,“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家贫无马,多乘小犊车,时论许其清白”。
杨机人品端方正直,在官场摸爬滚打大半生后更是如此!他奉公行事,严格约束自己,深受时人称赞。都当上“财政部长”了,家里还穷得连匹马都买不起,他出门常坐一辆小牛车,身处乱世,清白廉洁,实属难得。
北魏末期,尔朱氏乱朝,权臣高欢趁机扩张势力,击败尔朱氏,操纵朝政。北魏皇帝频频更换,政权处于崩溃边缘,“世途多难,横波不息”,公元534年,59岁的杨机与辛雄等北魏重臣,被高欢杀害于永宁寺。
后来,杨机被葬在“阙口之右,飞山之东北,去洛阳七十里”之处,据考古勘察,应是今洛龙区丰李街道马窑村三道岭。 2005年,洛阳博物馆从宜阳征集了一批珍贵的北魏文物,其中就有杨机墓志、夫人梁氏墓志及一批彩绘陶俑等。近段时间,洛阳博物馆彩绘陶“牵手女俑”走红,引来全国各地的“闺蜜”排队打卡,而这对“北魏小姐妹”就出自杨机墓。(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