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张振常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峥嵘岁月,我们不能忘记战争的残酷,更不能忘记那无数在硝烟中英勇献身的先烈。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用鲜血换来了和平的曙光。抗战的胜利,是全民抗战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贵贱”,海内外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生死与共,纷纷投入到抗战的滚滚洪流之中,谱写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又一个光辉篇章。抗日战争时期,雷波虽地处大后方的边陲,彝汉民众概莫能外,积极参与抗战、支持抗战,用实际行动做到了“抗战一个都不能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是抗日宣传,全民动员。全面抗战爆发后,雷波县成立了“四川省各界抗敌后援会雷波分会”,负责全县抗日救亡宣传和支前工作。县政府遵照上级要求施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要求全体成年国民,无论何种性别、籍贯、职业,皆必须参加到“国民月会”的活动中,县政府每月初上午在西操场召集民众举行“国民月会”,宣讲抗战军兴政策,提振后方士气,凝聚民众抗战意志,筹粮筹款支援抗日前线,克服物资匮乏等困难。月会议程一般分三步。首先是“宣誓”,由会议主席在场上宣读《国民公约》及其誓词各一遍,参会人员则随声朗诵。《国民公约》共12条,其内容为:一不违背三民主义,二不违背政府法令,三不违背国家民族的利益,四不做汉奸和敌国的顺民,五不参加汉奸组织,六不做敌军和汉奸的官兵,七不替敌人和汉奸带路,八不替敌人和汉奸探听消息,九不替敌人和汉奸做工,十不用敌人和汉奸银行钞票,十一不买敌人的货物,十二不卖粮食和一切物品给敌人和汉奸。国民月会有利于民众认识形势、团结御侮一致对外。
1938年7月初,金陵大学教师孙明经拍摄的雷波县政府大门。吊牌从右至左为:四川雷波县司法处、雷波县国民兵团团本部、雷波县屯殖统领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军法官执法处、雷波县禁烟委员会。当时的县,系省直管。
其间,县立城厢中心国民学校(今城关小学)在校长吴兴刚、进步青年教师何彦恂(1939年3月投笔从戎,到成都加入“四川旅外剧队”当话剧演员,进行抗日演出,后经丁洪、徐胡沙介绍加入地下党。赴延安后改名黎岗,1942年6月任延安中央党校教育科长)、蒲景星等人组织下,组建“晨呼队”,推行新生活运动,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等抗日救亡歌曲。1939年1月,雷波县抗日动员委员会组织城厢镇及县立城厢小学师生开展历时7天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随后,城厢小学师生还排练《松花江上》《我爱卢沟桥》《打回老家去》《抗日烽火》等剧目,于农历三六九逢场天,在县城街头演出活报剧十多场次,宣传抗日救亡运动,以激发民众抗日热情。一时间,雷波街头巷尾、茶楼酒肆、商店贴满了“打败倭寇,还我河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我无敌抗战到底”等标语,连大小旅店的灯笼上也写着“今晚望门投宿,明朝抗日参军”“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何患打不败小日本”等字样,表明抗战胜利的决心。与此同时,驻军还派出武术教官到城厢小学教授师生们三星拳、五星拳、大刀和棍术。在“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抗日救亡、匹夫有责”等口号鼓舞下,雷波城乡普遍掀起了捐钱、出粮、支援前线的热潮,鼓励热血青年从军参战。
1938年7月初,雷波县在西操场(今锦屏广场)举行“国民月会”时的场景。照片左边讲台上为主持月会的县长。讲台下站在最前边的是雷波县政府机关法团和乡镇公所的各级官员,官员们身后是本县各族各界代表(孙明经 摄)
二是多方支援,积极募集抗敌物资。1938年11月,奉四川省政府及全国征募寒衣运动委员会四川分会电令,雷波县政府组织民众向前方抗战将士募集过冬寒衣1500套。其中:一区(城厢)捐赠700套,二区(黄琅)捐赠500套,三区(永盛)捐赠300套。其间,雷波县为响应上级号召,向民间征(借)粮派款,仅1939年就征募稻谷1076.5石、玉米199石,还组织“七七”献金(捐款)活动,为抗战飞机募集资金,发动抗日募捐上千元。
为彻底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日军从1938年11月8日开始,先后对成都、重庆和四川各地进行轮番轰炸。中国空军缺少飞机,难以迎战。在此种情况下,一时间各地迅即掀起了为抗战飞机募集资金的活动。此项募捐活动,政府层面则开征“飞机捐”“防空捐”“国难费”,民间层面则组织民众自愿捐款,县妇女会也发动全县妇女同胞开展募捐和献军鞋等活动。1941年,城厢中心国民学校组织义卖柑桔活动,将义卖收入上缴省政府,作为全国教师捐款购买“教师号”飞机进行抗日的费用。
抗战爆发后,雷波作为抗战大后方,已被有关机构选为战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备用驻地。雷波县四周各山口、路口均有驻军设岗,对于前往雷波县的一切人员,均以“严查鸦片”为名,施“严查汉奸”之实。图为驻军盘查过往商旅人员(1938年6月底孙明经拍摄于从屏山县前往雷波县途中)
1940年8月,雷波县成立防空支会及防护团,当月29日在县城举行防空演习,机关、学校、居民等按报警信号演习,秩序井然。1941年8月31日中午12时左右,日军36架远程轰炸机,分四队,每队九架,排队飞临雷波县城上空,雷波紧急拉响防空警报。后经证实,敌机是从武汉起飞,入川后一直沿长江西窜到宜宾,当地防空误判飞向乐山,谁知敌机继续西进,飞越黄茅埂后,转西南方向窜到西昌轰炸小庙机场,投弹108枚,炸死农民2人,伤4人,毁民房2间,并散发诱胁国民党军的传单。
1941年8月,时年52岁的磨石铁哈在为西南联大“川康科学考察团”进凉山带路(当“保头”)时,曾向考察团领队曾昭抡(曾国藩曾孙)提及募集飞机捐一事。磨石铁哈说:“最近政府向彝人募飞机捐,我一人捐了100元。县府答应奖国旗一面,到现在还没有发下来。”看来,政府募集飞机捐不仅确有其事,而且还是全民动员。
三是参军抗战,38名雷波将士捐躯战场。在国难当头的紧急关头,全县每年征集数以百计的壮丁不断输送到抗日前线,雷波先后有770人参加川军出川抗战(其间,县立城厢中心国民学校还组织部分毕业学生分三批参加抗日远征军,在缅甸等地对日作战),他们在爱国主义思想鼓舞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充分表现出了为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大多以身殉国,牺牲在了前线。在《雷波县志·烈士名录·雷波籍抗日阵亡将士名录》中有姓名、有职级、有部队番号、有阵亡日期、有阵亡地点的阵亡将士就有陈天佑、胡少清、丁立志、黄四全、徐树清、张廷贵、黄健康等38人,他们分别在上海、山西、江西、安徽、湖北、浙江、江苏等11个省抗击日军的战斗中阵亡。新编第一军新30师90团一等兵蔡云礼,1944年随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阵亡。
1943年10月10日“双十节”这天,雷波县政府组织各界人士及部分民众600余人,在西操场聚集,纪念抗日阵亡将士。随后,民众举着张自忠、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等38名抗日阵亡将士的牌位游行,并将其祭放于城东“忠烈祠”。
四是征调民工参与修建乐西公路。为打通中国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最直接的通道,接收海外援华物资,同时作为退守西昌的生命通道,1939年1月,国民政府决定修建乐西公路。同年8月,在乐山成立乐西公路工程处,委派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为工程处处长,兼任施工总队长,一边勘察一边施工。乐西公路于1939年8月5日开工,1941年2月建成通车。该公路起自乐山县,途经峨眉、金口河、汉源等地,止于西昌,全程525公里,是当时国内最艰巨的公路工程,全线海拔高差达2400米,公路桥涵1300座。建设期间,雷波县遵照乐山专员公署的安排,征调百余名石工参与工程修建。
五是筹建抗日彝民军。1939年冬,四川组织川军出川抗战,抗日烽火燃遍巴蜀大地。是时,李仕安、卢占鳌两名先后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的雷波籍校友,一同找到成都行辕主任贺国光和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委黄季陆,提出筹建抗日彝民军事宜。贺、黄二人提出筹建抗日彝民军,拟先组建凉山党部。国民党四川省党部遂委派卢占鳌任“中国国民党大小凉山党务筹备委员会”主任,李仕安为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卢、李二人立刻赶到雷波、马边开展工作。仅半年时间,他们就吸收彝族党员300余人。其中130人跟随李仕安参加军事训练,由李亲任教官。李仕安想借此组建一支1000人的抗日队伍。1940年初,卢占鳌在千万贯、三鸡窝一带宣传筹建彝民抗日军时,不幸意外身亡。自此以后,李仕安独木难支,加之国民政府财政供给困难,经费无法到位,筹建彝民抗日军之事只好不了了之。
六是筹建凉山彝汉抗日联军。凉山彝汉抗日联军,又称“川滇彝汉抗日联军”。1940年,经四川省雷马屏专员毛筠如和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介绍,瓦岗地区彝族头人安登文(沙马土司后裔)前往重庆拜谒蒋介石,恳请组建凉山彝汉抗日联军。蒋介石当即任命安登文为凉山彝汉抗日联军军长,并批示拨给枪支弹药和组建经费。回雷后,安登文以“中央建设协进会川康滇边区理事长兼屯垦总队长”的名义,在卡哈洛羿子村和云南永善县黄葛树(今黄华镇)、黄坪等地招募兵丁,组建凉山彝汉抗日联军。凉山彝汉抗日联军成立之际,重庆国民政府特派监察专员陈林前往云南永善县黄坪庆贺。军费开支等大小事务均由安登文亲自打理,后来联军发展成4个大队近1000人,其入伍官兵均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1945年初,正当安登文准备率领联军赶赴滇西战场时,被仇家买通云南永善县黄华乡保长肖国富,肖匪趁其酒醉之际开枪击毙安登文。凉山彝汉抗日联军群龙无首,随之解体。后来,部分将士参加了滇西作战以及后来的远征军入缅作战。
山水环绕的雷波县卡哈洛乡,金沙江左、前、右三面为云南永善县黄华镇,江心半岛及北面为四川省雷波县卡哈洛乡。20世纪40年代,瓦岗地区彝族头人安登文曾在这一带招募兵丁,组建凉山彝汉抗日联军(王耀财 摄)
七是救助美国坠机飞行员。1944年6月5日10时左右,美国第14航空队的B-29战斗轰炸机坠毁于雷波县咪姑月儿坡,机上11人除机长遇难外,其余10人均跳伞安全着陆。飞机轰鸣声和坠毁时发出的巨大声响惊动了当地彝民,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跳伞的10名飞行员一个个捆起来,集中看管,准备当“娃子”出卖。此时正在云南永善县黄葛树集训“夷汉抗日联合军”的安登文知悉后,急忙找到也在黄葛树的陈若虚(此人曾是雷波县城厢小学教师,在县政府任过教育科科长,时任羿子村新市小学校长),请他一同赶往出事地点,向当地彝族头人和百姓晓以利害后接收了这10名飞行员,从而让他们免受被掳为奴隶之苦。稍作休整后,安、陈把10名飞行员带到土司安登俊(1952年10月任凉山彝族自治区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4月26日成立西康省人民政府,全省设康定、雅安、西昌3个专区。1950年12月康定专区改为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1年由雅安县城区析置雅安市,为西康省人民政府驻地。1952年,凉山地区被划出西昌专区,设凉山彝族自治区)家杀猪宰羊款待。几天后,安登文率副官余敬堂、陈若虚等人护送10名飞行人员途经云南永善县黄葛树、屋基、雷波千万贯等地,两天后到达雷波县城。
抵达雷波城后,县长李开第亲自出马,动员县府各科室人员去雷波初级中学(今城关小学处)打扫房屋,安排食宿。但接待的人员都不懂英语,无法与之交谈。马上派人去请县邮电局局长王璋来作翻译,可王璋学的是英国音标,对方听不懂,他只好和美国人书面交谈,了解飞机失事经过。休息一周后,雷波县县长李开第派警察中队1个分队护送美国飞行员经汶水、箐口、马湖、黄琅到屏山,经停宜宾后安全抵达重庆。后得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褒奖。同年8月,西昌行辕和宁属屯垦委员会还派出时任宁西特区(现普格县)区长的李仕安,与美方代表穆伦少校会合后,经“驼峰航线”赶赴雷波县瓦岗地区处理飞机坠毁善后事宜。
1944年8月5日,美方代表穆伦少校(左四)在宁属屯垦委员会宁西特区(现普格县)区长李仕安(左一)等人陪同下,到“B-29”轰炸机坠毁地点雷波县瓦岗地区咪姑月儿坡处理善后事宜后留影(图源:《瓦岗故事》)
为确保“驼峰航线”飞机的正常飞行,美国第14航空队还派出多个机械组驻防航线区域,以便及时维修美国军机。1944年7月,美国第14航空队一个机械小组进驻雷波,由伍迪民任组长。该小组驻防雷波期间,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民众的关照。
中国抗日战争中,雷波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积极行动,奋勇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内容系原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