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民情快办触角,武康路上行走的“红色前哨”

5月22日,徐汇区湖南街道武康安福风貌街区党支部书记王奕轩在日常走访中,陆续接到商户和居民反映多个民生问题。令人惊喜的是,当天下午,这些难题便迎来“加速度”解决,湖南街道以实际行动诠释“民情快办”机制的硬核效能。


图片

商户向街区书记反馈问题


当天上午走访时,武康路409号门前凹陷的树坑绊倒行人,407号与435号门前被枝叶遮挡的路灯导致事故频发,建设银行自助取款机门口外溢的污水井盖困扰商户,392号路边随意丢弃的垃圾影响市容,这些民生痛点相继浮出水面。王奕轩立即将现场拍摄的6张照片和详细文字说明上传至街道“民情快办”系统,街道片区市容管理专员随即回应:“立即启动响应机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民生保卫战就此打响。


下午2时,由街区片区党委牵头,城建中心、徐汇园林、衡复物业、兴武居委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已抵达武康路街头。市容绿化部门带着专业设备修剪遮光树枝,衡复物业的疏通车轰鸣着清理排污管道,徐汇园林的技术员蹲在树坑旁测量、制定树坑填平方案,居委干部则逐户征询垃圾投放点设置意见。


上午发现问题,下午即刻解决问题。王奕轩走到反馈问题的商铺家:“谢谢您上午的反馈,我们这就来解决问题!”此次民生问题的高效解决,生动展现了湖南街道“民情快办”机制的核心价值。


在这场民生“闪电战”中,基层党组织的“红色引擎”高效运转:徐汇园林当场制定树坑填平方案,承诺两日内完成枝丫修剪;衡复物业疏通队仅用3小时便攻克淤塞顽疾;针对垃圾乱扔难题,街区党支部启动“居民议事”机制,通过增设分类投放点实现源头治理。当傍晚华灯初上时,困扰居民多年的路灯终于穿透梧桐叶隙,为归家行人洒下温暖光芒。


图片

武康安福风貌街区党支部、管理办、城建中心、兴武居委现场讨论


“作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前哨’,街区党支部充分发挥‘走访—发现—督办’三个作用。”湖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常态走访、现场即办、线上快办、商户联盟、居民议事会等渠道,构建全天候诉求响应网络。以片区治理为支撑,联动城建、物业、园林等多部门,形成“问题发现—研判—处置—反馈”组团式快办闭环机制。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一线担当工作法”,从一口受理到一路跟进,确保小事当日办、难事协同办、大事跟踪办。 


“每次看到群众期待的眼神,就恨不得立刻解决问题。”王奕轩在回访商户时如是说。这种急民所急的担当,正是湖南街道“民情快办”机制的生动写照。


百年风貌区正焕发治理新气象。随着“民情快办”到“企事快办”机制的完善,历史街区的文化底蕴、亿元商圈的营商活力与民生服务的温度加速融合。从接到诉求到解决问题仅用6小时的“湖南速度”,不仅擦亮了武康路的梧桐光影,更照见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之路。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