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我完全寄托在另一半之上,并不是爱,而是压榨和索取;
要求对方为你负责,这同样不是证明爱的方式,而是一种人格的绞杀。
-01
没有主体性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有什么表现?
第一:失去独立性
一个人的时候,能扛着一桶水到5楼,在亲密关系里就不行了;
一个人的时候,自己能过得好坏的,在亲密关系里就要去掌控对方;
一个人时,情绪是稳定的,可在亲密关系里就变得焦灼,黏稠,拧巴。
换句话说:
一个成年人,逐渐退行到了“婴幼儿时期”,恨不得让对方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失去了主见,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失去了自主性。
第二:过度依恋对方
从行为到生活,从身体到精神,都是完全依赖对方的状态。
甚至,将对方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体系的核心;
过度索取对方认可,赞美和欣赏,而失去了对自我的客观评价与接纳。
恋爱脑,则变成了“无条件,无原则”迎合对方,讨好对方;
将自我的需求,情绪,情感压抑,完全以对方为主导。
第三:不敢对自己负责
不做决定,而是让对方替自己做决定;
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走哪条路,如何跟家人相处,如何处理工作……
完全失去了对自己负责的能力,将自己的责任,甩给对方。
第四:侵入对方的空间
恨不得跟对方长在一起,掌控对方的行踪,控制对方的一切生活,不给对方私人空间;
时刻回复你的消息,时刻与你互动,你想见面时对方就必须接受。
不然你就变成林黛玉,变成林平之,变成了安嘉和。
-02
失去主体性的人,也是“双标”的
将自我没有的东西,没有完成的目标,没有达成的意志,一股脑儿转移到伴侣身上。
比如说:
你自己一个人吃10元路边摊,完全没问题,可对方带你去吃,你就觉得他没诚意;
你自己能穿20块一件的T恤,用着几十块钱的东西,可对方送你这些就是不在乎你;
一个人能处理情绪,解决烦恼,可在一起之后就要求对方给你解决;
你自己能做饭,洗袜子洗内衣,在一起了,就要对方为你负责。
你说奇怪吗?
对方做了,不一定是爱你,或许是被你狰狞的,强烈的,要爆发的情绪给支配了;
对方不做,不一定是不爱你,或许是希望你找到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不具备主体性,并且还双标的人,在感情里无疑会带给对方绝对的痛苦体验。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因为你从来都没有真正独立过,从来都没有真正具备自己的主体性。
无论跟谁恋爱结婚,你都是想给自己找一个“360度全方位为你服务的免费保姆”。
很多人会说:
“我既然选择跟TA在一起,如果TA不能给我提供我想要的东西,不能带给我好生活,那我凭什么跟他在一起?”
退一步,就算你不跟对方在一起,你过得也未必好;
你如果真的好,有能力,有自信,有底气过得好,也不会选择对方。
这就是认知失调。
人总会为自己的不幸,为自己的失败,为自己的巨婴行为,去贴上看似合理且完美的标签,让自己看上去是合理的。
-03
如何拥有“主体性”?
无论男女,无论在任何关系里,当你具备了主体性,就不会被拿捏;
你会有自己明确的方向感,不会困顿,不会迷茫,不会拧巴。
因为你知道你就是你,你就站在这里,你接下来要走什么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早已在你脑袋里有明确的画像。
第一:要锻炼为自己负责的能力
主见也好,做决定也好,自己选择也好,这些都是。
比如:孩子成长的标志,塑造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的标志,就是选择自己穿的衣服,选择自己做什么事,选择自己喜欢学习的东西。
在成年人身上同样如此。
你想做什么工作,选择什么样的伴侣,组建什么样的家庭,你自己接下来要怎么走,跟对方要不要分手,这些都是你自己的责任。
任何人给你的建议,都是辅助;
建议多了,你不仅难以做决定,还会困在其中,陷入更剧烈的内耗。
不断尝试为自己做决定,做选择,无论对错,先选择了再说。
第二:拥有“相对占有,绝对自由”的心态
暧昧,恋爱,交朋友,这种心态都是极好的。
即使你们在一起,对方也不属于你,你也不属于对方。
因为你们都“属于自己”。
要有什么心态?
在一起时,就享受当下的快乐;
分开了,你也不会有坠落感,依然能把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自己安排得有秩序,有条理。
而不是说,对方从你身边离开了,你就丢了魂儿,失去了自我。
第三:将注意力更多放在自己身上,课题分离
明白对方的任务,你的任务;
明白对方的需求,你的需求;
明白对方的责任,你的责任。
该你做的事儿,不要让别人负责;
该对方自己负责的事儿,你也不需要为之烦恼。
人人都应该先是自己,才是其余的身份。
话题:
你有没有和“不具备主体性”的人在一起过?
作者何所欢:
专注两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长,社交关系等分析,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