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潍坊潍城区于河街道的广袤土地上,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整齐排列。走进大棚,一股清新的果香扑面而来,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藤蔓,在翠绿的枝叶间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村民们穿梭其中,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与搬运的脚步声交织,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盛景。
科技赋能,打造农业新标杆
在于河街道的西红柿种植大棚内,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耕在此编织出创新的锦缎。“我们的大棚配备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温度湿度都能通过手机实时监控。以前种地全靠经验和感觉,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设备,种地变得轻松又精准。”村民王大姨熟练地操作着智能终端感慨道。
在科技赋能的田园画卷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宛如灵动的画师,精心勾勒出一幅绿色种植的智慧图谱。在这些“智慧管家”的助力下,这里的西红柿突破季节限制,实现全年错峰上市。它们不仅色泽鲜艳、果形饱满,而且果肉饱满多汁、酸甜适口,还具有耐长途运输的特点。这些优质的西红柿主要运往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成为了当地消费市场竞相追捧的“宠儿”。
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丰收的时候,每天能摘500斤左右,采摘期持续约40天,每亩产量能达到两万斤。”一位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捧着红彤彤的西红柿说道。
大棚内,一串串饱满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映照着村民们忙碌而喜悦的身影。这些小小的西红柿宛如一把把金钥匙,悄然开启了村民们的致富之门。在于河街道,西红柿产业正以蓬勃之势,为村民们铺就一条增收致富之路。
从育苗种植、精心管护,到成熟采摘、精细分拣、规范包装,完整的产业链条如同一条紧密的纽带,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吸引着村民们投身其中,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如今的于河街道,产业兴旺与村民增收同频共振,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和美乡村,绘就振兴新画卷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于河街道利用发展设施农业积累的经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西红柿产业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不仅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于河街道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更迎来了乡村风貌与精神文明的“全面蝶变”。
如今,村庄里文化广场、儿童书屋等设施一应俱全,这既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鲜活映照,又为村民们构筑起丰盈的精神家园。田间高效运转的智慧农业设备与村民脸上幸福满足的笑容相互映衬,共同勾勒出于河街道的和美新图景。
伴随着冷链运输车辆的轰鸣声,一辆辆满载于河街道优质西红柿的货车正驶往全国各地。村民们站在田垄旁,脸上绽放的笑容比大棚里的番茄更加红艳动人。从田间到城市餐桌,这小小的“致富果”不仅串联起产销两端,更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见证,见证着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农村面貌的焕然一新。
新黄河客户端:李婉清
编辑:李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