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变迁,温情见证时代轨迹
叶志权
伴随着键盘的嘀嗒的声音,我的思绪在这个夏天变得深沉而冷静。从懵懂学童到如今花甲之年,我与铁路的故事已跨越五十载。回溯至贵州湘黔铁路通车的年代,那段旅程不仅标记了时间的流转,更见证了我与铁路不解之缘的起始。
孩提时代,我乘坐蒸汽机车穿越遥远家乡抵达贵州山区铁路小站,随后是内燃机车,直至工作后,电气化机车成为我往返单位与家的日常伴侣。铁路,以它坚韧不拔的步伐,风雨兼程,一路向前。作为一位资深乘客,我以温情的目光审视着这一切,不仅读懂了铁路的发展历程,更亲眼目睹了铁路人年复一年辛勤工作的身影。
记忆中最深刻的,莫过于1975年春节期间的迁徙之旅。那晚,我们全家在漆黑中步行近五公里,凌晨时分离开故乡小镇,历经波折,在蒸汽机车的轰鸣声中,度过了两天一夜的漫长旅程,最终抵达贵阳。随后的转乘,虽路途艰辛,但铁路始终是我们前行的依靠。
工作后,铁路成了连接家与单位的纽带。每一次乘车,都是对家的思念与归途的期盼交织而成的复杂情感。铁轨如沉甸甸的拉链,火车则是那枚穿梭其间的拉锁,开启与缝合间,织就了工作、生活与家庭的锦缎。
时光飞逝,电气化时代的到来让铁路焕发了新的生机。“蓝剑号”、“和谐号”等动车组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旅途时间。乘车时,与邻座老人的交谈更是让我深刻感受到铁路变迁带来的福祉。老人回忆起往昔的艰难出行,不禁感慨万分,而今,同样的路程仅需一个多小时便能轻松抵达。
铁路,我以温情的目光凝视着你,心中的话语与情感如同泉涌。特别是春节,这个在外游子最重要的节日,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团圆与尽孝的传统始终牵引着我们踏上归途。铁路,凭借其安全可靠、价格低廉、适合长距离旅行的特点,成为万千旅客的首选。而铁路员工,则以既感压力又笑迎挑战的态度,默默服务着万千旅客。
此刻,王菲的《乘客》仿佛在我耳边轻轻响起,那旋律与歌词,恰似我对铁路无尽的感慨与依恋:“高架桥过去了路口还有好多个,这旅途不曲折一转眼就到了……我是这部车第一个乘客,我不是不快乐。”铁路,你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的变迁,记录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