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演姜文的新片《你行你上》将于7月15日上映,这是姜文时隔7年的最新导演作品。
2.姜文曾执导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分别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和内地、香港和台湾的最佳导演奖项。
3.然而,姜文近几年的电影作品如《邪不压正》和《一步之遥》被认为过于注重性和暴力,与观众的审美需求有所脱节。
4.尽管如此,曾先森仍表示期待姜文的新片,认为他是一位聪明且努力的电影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导演姜文执导的新片《你行你上》,将于今年的7月15日上映。
这也是姜文时隔7年的最新导演作品。
这是一个少年为了实现音乐梦想,自幼随父离家求学。面对未卜前程,全家初衷不改,最终十七岁的他登上顶级艺术殿堂,以其巅峰表现征服世界的故事。
虽然曾先森不是姜文的粉丝,但他每部电影我都看过。
虽然,很少给他打过高分。不过这部新片我一定会去看。
还是要承认,姜文可能算是中国演员里转行当导演最成功的人之一。
虽然,他的同辈人女演员陈冲就不遑多让。
虽然,比他大1岁的周星驰在转行当导演后,也取得过巨大的成功。
不过,姜文导演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拿下了
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奖。《让子弹飞》更是横扫当年的内地、香港和台湾的最佳导演奖项。
②
不管外界怎么评论,姜文身上始终有种骄傲和理性。
始终有一种和常识相悖的思维模式,这是很可贵的。
在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中,
那个小男孩努力融入集体,努力的想证明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最终他发觉,他仍然被这个自己向往的集体所抛弃。
这让整部电影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这也是姜文的思维。
他拍的似乎是一个弱者,
但他用了90多分钟拍的是一个无所事事的,被宏大的、无序的、混乱时代抛弃或者裹挟的弱者的自得其乐。
夸张一点说,仅仅凭借这部大银幕导演处女作,姜文就足以秒杀大部分学导演出身的科班导演,而且这部青春片,也有理由永存在中国影视熠熠生辉的史册上。
到了《鬼子来了》,他同样剑走偏锋,
拍抗战可以,
我就拍机关算计的推卸责任和自欺欺的是国人,而不是敌人。
这两部电影成为了曾先森个人最喜欢的姜文电影。
如果说,在他前几部电影里表达的是最自我的话,他在之后的电影中开始妥协了。
开始想要票房了,于是找了周润发、葛优,然后把自己也搭上,拍出了赚得盆满钵满的《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实现口碑与票房的成功,虽过于强明星阵容,让他被诟病。
但曾先森还是打了高分,剧情设计精密高潮迭起,节奏紧凑,悬念丛生。
之后的姜文,却退步了。
他开始钻研的地方,似乎就成了性和暴力。
《邪不压正》中,全身脱光了的彭于晏在楼顶飞奔,风韵犹存的许晴不停扭动着身体。
《一步之遥》里,武七在二楼拍舞女臀部,而马走日对完颜英的占有欲,直接指向人性本能中的荷尔蒙驱动。
③
冯小刚说过一件事,他说姜文对他说。
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得东西是葡萄,很新鲜的葡萄,甚至还挂着霜,但你没有把它酿成酒,开始时是葡萄,到了还是葡萄。另外一些导演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知道电影得是酒,但没有酿造的过程...
这段话曾先森的理解就是,姜文的电影观就是要用心拍,还要真的花精力拍,要让观众最后看出你的用心,和你的努力过程以及接受你的结果。
大白话就是,不要凭感觉,不要一气呵成,要复杂,要用全力做到最好。
这当然没问题,但是一个努力的人,一个认真的人并不等于就能拍出好电影啊。
这个跟水平和审美也有关系。这确实很符合姜文的性格,在最近几年姜文的电影里,我们确确实实看到了某种复杂,某种用力。
他拍的是混乱的民国,是缠绕着性和暴力的。
复杂是人心,而不是观念。
这或许是曾先森对姜文有看法的部分。
他很聪明,但一个聪明的人,不能要求所有观众都和你一样聪明,特别是你拍的是商业电影的前提下。
更大的问题是,他自己还看不出来,在许知远的节目《十三邀》中,姜文也略带戏谑性地说:怎么就被解读成这样了呢,感觉也没那么复杂啊。
《太阳照常升起》虽然目前在豆瓣上也有8.2分,但曾先森就不喜欢。
故事采用四段式环形叙事,
通过不同人物视角拼接碎片化情节,
打破传统线性逻辑,观众需自行填补空白。
这种不停绕来绕去的技法,会使得他过于主观,而且和观众距离被拉远。
后来在姜文电影里的看似琢磨很久的台词,也体现了出来。
④
姜文的缺点和优点,曾先森前面说很多,
但不等于,我就不接受他,
不等于,我没看过他这部新片就要骂。
所以,到时还是要去看这部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