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观广西乡村振兴(来宾篇):从甘蔗“吃干榨尽”到盘王界“绿色密码”,看金融如何点“绿”成金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广西多地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金秀瑶族自治县盘王界示范区通过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旅融合,打造无障碍游览新体验;在来宾市兴宾区,金融支持推动甘蔗产业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升级,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这些实践展现了金融活水在促进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



金融赋能生态美  盘王界解锁乡村振兴“绿色密码”


视频摄制 记者 冯耀华


1650米盘王索道7分钟上山,两座超百米悬崖观光电梯结合8.5公里上下两条挂壁游步道,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盘王界乡村振兴示范区不用翻山越岭,也能轻松看美景。


图片

盘王界超百米悬崖观光电梯。记者 童莹 摄


5月23日,“金融活水润八桂 活力乡村展宏图”——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观广西采风团实地探访以绿色金融赋能生态文旅的生动实践样本。


图片

采访团进行现场采访。记者 黄勇椋 摄


盘王界乡村振兴示范区作为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森林覆盖率达98%,这里因罕见的自然生态体系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造就了沟壑幽深,石壁陡峭、奇峰耸立的神奇景观。面对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选题,农业银行金秀支行交出绿色金融答卷。“我们紧扣盘王界乡村振兴示范区需求,量身定制‘旅游产业专项贷款’,2019年以来累计投放3.6亿元,全力支持盘王界乡村振兴示范区基础设施升级。”中国农业银行来宾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吴泽滨介绍。


图片

盘王界工作人员给采风团介绍路线安排。记者 黄勇椋 摄


据了解,为确保资金使用与生态保护目标同频共振,农业银行金秀支行通过量身定制“旅游产业专项贷款”,重点支持1650米盘王索道、8.5公里挂壁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让“藏在深闺”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转化为可触达的旅游资源。此外,农业银行金秀支行还通过投放“桂惠贷”1.3亿元,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30万元,真金白银缓解文旅企业融资难题。


图片

1650米盘王索道。记者 童莹 摄


“项目建设过程当中,遇到了来自资金方面的困难和压力,但是在市、县两级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地推出了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了工程建设所需的长期低息贷款资金,确保基础设施和景观工程顺利完工,为当地打造了一个高品质的优质文旅体验项目。”大瑶山盘王界运营副总经理李青表示,大瑶山盘王界用实际行动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生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转化路径。


图片

采访团对盘王界进行实地探访。记者 黄勇椋 摄


中国甘肃网记者余守萱参观后表示:“整个示范区建设非常人性化,跟别的地方有很大差别,看得出当地的投入与用心,整个示范区的路线和安排比较合理,风景也非常不错,推荐大家都来感受一下无障碍游览的魅力!”


随着金融“活水”持续滋养,盘王界乡村振兴示范区年接待游客量从原来的5万人次大幅提升,预计2025年游客接待量突破52万人次,争取五年后冲刺百万级大关,成为广西文旅振兴的新标杆。李青表示:“截至目前,盘王界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40个,吸纳100名本地人才进入公司就业,辐射带动周边1000名群众实现就近创业就业,有效缓解当地就业压力,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创收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动能。”这场“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向奔赴,助力大瑶山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




金融赋能甘蔗全产业链升级 从田间到车间实现“吃干榨尽”


视频摄制 记者 冯耀华


5月23日,“金融活水润八桂 活力乡村展宏图”——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观广西采风团走进来宾市兴宾区,实地探访金融支持下的蔗糖产业升级之路。


采风团在来宾市兴宾区牛角村,看到成片的甘蔗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图片

来宾市兴宾区牛角村,成片的甘蔗田郁郁葱葱。记者 钟广莲 摄


据兴宾区牛角村党支部书记巫家线介绍,目前牛角村种植甘蔗的农户达到90%,其中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和养护。“我们这里的种植大户平时甘蔗施肥、喷洒农药等都是用无人机来进行,高效又方便。”巫家线说。


机械化种植的推进得益于金融体系的强力支撑。来宾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曾婕在采访中表示,来宾农村商业银行投入了5.49亿元支持水肥一体化、智能机收等395个现代农业项目,推动甘蔗种植机械化率提升至65%。此外,该行运用“糖企+新型经营主体+银行”供应链融资模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为44户农业主体发放4400万元贷款,降低融资成本超15%,破解农户融资难题。该模式带动甘蔗亩均增产1.2吨,蔗农年增收超8000万元。


近三年来宾农村商业银行累计投放34.29亿元专项贷款,支持1.05万户蔗农扩大种植规模,夯实了糖业发展的“第一车间”基础。


图片

来宾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曾婕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黄勇椋 摄


产业链下游的深加工同样展现新气象。在广西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简称“东糖凤凰糖厂”)展示厅,白砂糖、红糖姜茶、蔗渣环保餐具等深加工产品令采风团惊叹:“甘蔗产业链竟能延伸出如此丰富的产品矩阵!”


图片

采风团记者参观东糖凤凰糖厂展示厅。记者 钟广莲 摄


东糖凤凰糖厂党委书记罗斌向记者介绍:“甘蔗全身都是宝。其中,蔗叶可制有机肥和饲料,蔗渣用于造纸及生产环保餐具,真正做到了一根甘蔗‘吃干榨尽’。”


图片


图片

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的各类产品。记者 钟广莲 摄


在数智化集控中心,十几台电脑实时监控甘蔗压榨、蒸发、结晶等全流程生产数据。中央大屏动态呈现制糖全流程,各工段温度、压力、流速等关键参数通过动态数据模块实时更新。“依托自动化控制系统,我们实现了生产流程的精准调控与无人化操作,既提升出糖率与产品品质,又显著降低能耗成本。”在这过程中,金融活水发挥了关键作用。罗斌介绍,2024年企业关键发展期获得的6亿元信贷支持,用于设备和技术升级,改造后公司每年的利润增加7000万元以上。


图片

在东糖凤凰糖厂数智化集控中心,监控着全流程生产数据。记者 钟广莲 摄


据来宾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曾婕介绍,来宾农村商业银行已累计投放37.15亿元信贷资金,支持6家制糖企业完成技术升级。


参观甘蔗种植地和糖厂后,河北日报纵览新闻记者田媛媛感慨,从一根甘蔗到一粒糖,不仅凝结着蔗农的辛勤付出,也展现出智能化生产线的工业效能。“每一份甜蜜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与智慧,值得更多珍惜和尊重。”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图片



来源丨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童莹 钟广莲
编辑丨邬迪娜 区双
责编丨黄勇椋 姚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