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电影票房市场持续下滑,2023年年度票房冠军《满江红》的口碑与票房表现引发关注。
2.由于观众对电影质量的不满,票房高并不代表电影好,导致投资人和电影人盲目追求大导演、流量演员和高投资低质量的剧本。
3.然而,这种模式导致观众对非此类电影的排斥,电影行业亟需改变现状,关注观众喜好。
4.事实上,2023年烂片高票房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观众对电影院的厌恶逐渐加深。
5.电影行业需重新审视创作方向,尊重观众需求,提升电影质量,而非仅追求票房利益。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1
这个比喻可能不是那么恰当,但是类比起来,我相信大家比较好理解。
当家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窝了。
当电影票房市场惨不忍睹的时候,其实早早就埋下了伏笔,只不过很多投资人和电影人没有发现。
这种观众的不进场,其实应该从前几年的票冠的备受争议开始追溯。
因为,观众对电影的厌倦,是有一个过程的。
最开始是被忽悠进了电影院,看了烂片以后,出来骂人。
但是因为进去看了,所以有票房。
投资人认为这个票房会持续,他们并不知道观众出来,到网上说的是,被骗了这一次,这一类的我都不会去看了。
虽然很多人这么说,但是投资人和电影行业无人在意。
大家只在意票房有几十亿。
业内人认为票房高的时候没有危机,一直到没人去电影院了,才忽然发现有问题了。
2
2023年,年度票房冠军《满江红》的横空出世,让很多观众不理解。
我也不理解。
知友推荐度仅58%。
你至少要达到75%以上,才算能看吧?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明明口碑很不好,但是票房非常好。
这会给投资人和电影人一种错觉。
赚钱的好电影模式就应该是这样的::
大导演+流量演员+号称大投资(实际低成本)+粗制滥造的剧本
电影行内人认为,这种模式会赚钱。
于是,以这个票房冠军的赚钱模式为风向标,这几年这种类型的电影大行其道。
从2023年到现在为止,出品了很多同模式的电影,包括但不限于:
《749局》
陆川(大导演)+流量(王俊凯)+号称大投资(6亿)+粗制滥造的剧本;
知友推荐度57%
《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
徐克(大导演)+流量(肖战)+号称大投资(5亿)+粗制滥造的剧本
知友推荐度不到50%
这种搞法事实证明,现在是不是不行了?
粉丝被割了太多次,已经不行了,而路人则坚决不进场,不愿意被忽悠。
3
最糟糕的事情是,口碑差的电影高票房的事情发酵以后,会让观众对不是这种类型的电影也要绕道走。
因为观众在被忽悠浪费了电影票以后,会产生一生对电影院的厌恶。
除非有特别好的电影,比如《哪吒2》,其他类型其实在23年的烂片高票房的影响还没看出来之前,一些不是那么好的电影,也还是能让观众勉强去看一看。
但是,现在不行了。
观众真的不是傻子。
23年我在回答《满江红》的问题时,就曾说过,电影这么烂,大家还要去看,我不能拦着大家,但是接下来,只会催生更烂的电影出现,以后大家能选择的电影会更差,这是没有要求的观众和电影也共同造成的,大家只能自作自受,我也只能尊重祝福,反正这世上又不是只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一种娱乐方式。
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当务之急,是电影行业的人真的上网看看群众喜欢的电影到底是什么,而不是抱着捞一票就走人的态度。
但是,想想娱乐圈都是资源咖或者二代抱着别有用心的态度入行,其实大家也不是很想走出困境嘛,戴230W耳环的有什么困境?没有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