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洋网】
记者今日从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了解到,近日,该院开展了佛山首批学龄儿童粪菌移植治疗临床研究项目,首轮共计入组的12人正陆续到医院接受治疗。
9岁的小晴是入组的其中一个。院方提供案例显示,她从婴儿时期就陷入了一场漫长的“便秘拉锯战”。即便如今,仍要3~4天才能自行排出颗粒状硬便,还常被阵发性腹痛困扰。近两年,入睡困难、焦虑低落的情绪更是如影随形,因社交障碍确诊阿斯珀格综合征后,多方求医却始终未见好转。
为寻求新的治疗可能,小晴一家带着希望辗转来到该院,期待“肠道菌群移植”能带来转机。
最终,该院的医护团队从健康供体粪便中提取功能菌群,经严格处理后移植到小晴肠道内,目前已经成功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小晴的身体情况也在逐步好转。
可以说,如今,通过粪菌移植这项“肠道黑科技”治疗方式,正为像小晴这样受特应性皮炎、孤独症等问题困扰的孩子,点燃改善健康的新希望。
接受治疗的小晴(中)。
关注:肠道菌群如何成为“健康钥匙”?
肠道菌群如何成为“健康钥匙”,粪菌移植又是什么?院方介绍称,简单说,就是把健康人肠道里的“好细菌”“搬家”到患者体内,通过提取粪便中的有益菌群,重新建立患者失衡的肠道环境。
据悉,肠道菌群失衡不仅引发肠胃问题,还可能让皮肤过敏(特应性皮炎)和孤独症(又称孤独症),如今,“移植健康粪便”竟能成为破解难题的新钥匙。
研究发现,孤独症孩子的肠道菌群发育比普通孩子“慢半拍”,而且逐渐偏离正常轨道。超过90%的孤独症患者会出现胃食管反流、便秘、腹泻、腹痛等消化道问题。此外,研究显示,孤独症的严重程度和胃肠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这意味着,肠道菌群的异常可能作为环境因素,参与了孤独症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肠道可不只是消化器官,它和大脑之间有着一条“秘密通道”——脑-肠轴。这条通道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等信号通路,让肠道菌群能间接影响肠道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进而调控大脑功能和行为。
那么,肠道菌群如何“连累”皮肤?据悉,肠道和皮肤看似离得远,其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常伴瘙痒、红斑等症状,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会引发全身炎症,破坏皮肤屏障,让过敏原“乘虚而入”。
健康菌群能抑制过度免疫反应,而失衡的菌群可能让免疫系统“敌我不分”,攻击皮肤。因此,通过粪菌移植重建肠道菌群,可有效缓解皮肤过敏(特应性皮炎)。
聚焦:如何给肠道“换新菌群”?
粪菌移植的供体是随便选的吗?院方称,供体不是随便找个人的便便就行,供体筛选严格得像“选秀”—— 要通过基因测序分析菌群,选出最匹配的供体。
那么粪菌移植真是移植“粪”吗?粪菌移植的是“菌群”不是粪便,是将健康者供体的粪便经过智能化系统的分离处理,这不是一种“有味道”的治疗技术。
那么移植过程怎么实现?院方介绍称,移植方式也很温和,鼻腔放入细软鼻肠管直达小肠,全程无痛无创,就像给肠道做了一次温柔的“大扫除”。
粪菌移植有何优势?院方称,一是安全便捷:副作用远低于传统药物,常见短期腹胀、腹泻,多数可自行缓解;二是疗效显著:对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治愈率高达90%孤独症患儿治疗后,生活质量提升;三是量身定制:通过基因测序分析菌群,匹配最佳供体,精准修复失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子宁 通讯员:黄欣英
图/院方提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