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晚,随着最后一台收割机驶出麦田,安徽省关屯乡2025年夏收工作基本完成。在持续一周的“麦客”抢收行动中,137台农机高效作业,3.3万亩小麦在大雨来临前完成85%以上收割,颗粒归仓的丰收图景让群众喜上眉梢。
“候鸟”农机跨区驰援 科技赋能抢收加速度
5月17日,首批外地农机如“候鸟归巢”般抵达关屯乡,正式拉开跨区作业序幕。一周内,87台外地农机与本地50台农机形成合力,编织成覆盖全乡的“金色收割网”。据统计,外地农机占比超六成,成为夏收主力军。通过精准调度与高效协作,关屯乡小麦收割效率较往年提升30%,成功赶在5月22日强降雨前完成抢收,避免因阴雨天气导致的减产风险。
三方共赢显成效 干群同心筑和美
此次跨区作业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更实现了“农民增收、农机手获利、政府赢民心”的三方共赢。
农民得实惠。雨前收割的小麦色泽金黄、品质上乘,市场收购价较雨后每斤高出0.15元,全乡增收超百万元。关屯乡董郢村村民高顺老大爷激动地说:“多亏了外地农机手,今年麦子卖上了好价钱!”
农机手获保障。乡政府设立“农机服务驿站”,提供免费食宿、维修支持及安全培训,确保农机手安心作业。来自淮北的农机手魏超刚师傅竖起大拇指:“吃住不愁、服务贴心,收入有保障,明年还来!”
政府赢民心。通过贴心服务,乡政府与群众联系更加紧密。村民自发为农机手送茶、送饭,干群关系在丰收喜悦中持续升温。
科学统筹显担当 乡村振兴谱新篇
关屯乡党委书记周新海高度评价此次夏收工作:“我们以‘服务前置’理念保障跨区作业,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又探索出干群共建的新模式。”下一步,乡政府计划建立农机跨区作业长效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优化调度、完善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
目前,关屯乡剩余小麦正加紧收尾,夏种工作已同步启动。这片沃野上,丰收的喜悦与干群齐心的力量,正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许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