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昌区积玉桥街沙湖社区家庭医生刘诚程在慢性病随访中发现69岁的张阿姨疑似急性心梗,成功说服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2.在社区医院,张阿姨被诊断为急性心梗,接诊医生李思谧与全科医护胸痛救治小组紧急响应,不到十分钟完成心电图、心梗三项快检。
3.由于社区医院与武汉市第三医院胸痛中心的救治微信群实时传送检查数据,张阿姨被迅速转诊至武汉市第三医院,手术顺利进行。
4.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李东升带领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成功疏通了张阿姨的生命通道。
5.由于心脑血管一体化防治站建设,武昌区积玉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胸痛病人的接诊、转诊时间压缩至20分钟。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极目新闻通讯员张素华 万金莲
近日,武昌区积玉桥街沙湖社区家庭医生刘诚程再次敲响张阿姨家的门。69岁的张阿姨握着他的手感慨:“要不是你追着我去看病,我这条命可能就没了!”这场从社区诊室到三甲医院手术室的生死救援,始于一通看似寻常的慢性病随访电话,却串联起基层首诊、云端联动、精准手术的“生命急救链”。
张阿姨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5月15日,刘诚程在慢性病随访中敏锐捕捉到隐情:69岁的张阿姨在电话里说心里不舒服,刘诚程当即就指导她用药并劝说其就医。可张阿姨自己对病情认识不足,又因经济顾虑拒绝就医。刘诚程凭借专业素养,与家医团队轮番劝导,最终说服张阿姨到中心来就诊。
在就诊时,张阿姨不断用手捶打胸口,面容痛苦,接诊医生李思谧根据急诊经验,与全科医护胸痛救治小组紧急响应:护士同步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抽血检测,医生快速询问并评估病情,不到十分钟就完成心电图、心梗三项快检,快速锁定“急性心梗”诊断。
“患者心电图AVR导联ST段明显抬高,肌钙蛋白数值超标十几倍!”接诊医生心头一紧,这是急性心梗的典型信号。社区医院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从确诊到联系转诊只用了8分钟。与此同时,武汉市第三医院胸痛中心的救治微信群忙碌起来——张阿姨的检查报告、用药记录正通过手机实时传送。
张阿姨被迅速转诊至武汉市第三医院
救护车还在路上飞驰,三医院的导管室已准备就绪。心内科主任李东升带领团队严阵以待:手术设备提前预热,抢救药品整齐码放,连电子病历都已完成预建档。当救护车抵达医院大门时,张阿姨直接被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台上的情况比预想的更危急。造影显示张阿姨心脏的三根主要血管都出了问题:左主干完全堵死,前降支慢性闭塞,回旋支也严重狭窄。
“这种情况就像心脏的‘主干道’全被封住,随时可能猝死。”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熊晓昉立即在安装主动脉球囊反搏保护下为冠脉植入3枚支架,终于疏通了生命通道。
这场生命接力中,社区服务中心承担疾病初筛,三甲医院提供顶尖技术支撑,通过胸痛救治网络上传的检查数据,让三医院专家提前半小时就掌握了病情,高效利用远程会诊、专家资源让急危重症患者在黄金时间内获得精准救治。
得益于心脑血管一体化防治站建设,武昌区积玉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常加强急救知识宣教,开展持续筛查和监测,不断优化转诊动线、流程,将胸痛病人的接诊、转诊时间压缩至20分钟。同时,中心家医团队持续跟进康复指导,形成“筛查-转诊-康复”闭环管理。
武汉市第三医院正在织密这样的区域胸痛救治网络。未来将有更多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实现“云端联动”,让急性心梗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快速诊断,通过绿色通道直通手术台。
医生提醒:心梗无小事!胸痛、背痛别硬扛,应立即平卧,同时舌下含服救心丸或是硝酸甘油。立刻拨打120,及时就医,赢得黄金救治时间。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