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时评丨媒体谈中药液涉嫌添加西药,挂中药招牌偷加西药绝不姑息

5月17日,网络博主大斌称,一位刘姓消费者通过互联网问诊,在石家庄普泽中医院购买了治疗失眠的中药饮剂,服用后很快发困,经两家检测机构检测,均含有西药成分地西泮,剩余药剂已经过公证并封存。5月19日,石家庄市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已对该医院进行立案调查,目前,该案件正在调查之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如果举报属实,医院打着中医招牌,实则暗度陈仓加入西药,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亵渎,更是对患者健康权益的严重侵害。地西泮作为第二类精神药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和成瘾性,其使用剂量、使用期限都应该严格把控。然而,中医院却在患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其服用,不仅违反医德而且犯法。

近年来,不少打着"纯中药"旗号的产品被曝添加西药成分,不仅违规违法,更抹黑了中医形象。2022年4月,四川省宜宾市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线索,侦破一起生产销售假药案,犯罪嫌疑人陈某等人非法套购消炎止痛类、激素类西药处方药后,按照自制配方,与中药材混合后制成自命名假药,对外销售。此前,还有凉茶铺添违法在凉茶中添加西药成分,以各种功效吸引消费者、提高销量。

从市场监管部门的回应来看,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但仅仅对单一事件进行处置显然不够,必须建立更加严密的监管体系。仍需从多个层面入手:一是加强对医疗机构配药环节的监管,严查违规添加行为;二是完善互联网医疗的监管机制,确保线上问诊和售药的规范性;三是建立更加透明的药品成分公示制度,让患者能够清楚知晓自己服用的是什么药物。

守住公众用药安全底线这个问题上,任何投机取巧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期待相关部门雷厉风行,以最严厉的处罚维护百姓用药安全,维护中医药声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