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据@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通报:2025年5月19日下午,学校发生一起学生坠池事故,造成1人死亡。
遇难者的同学向记者表示,当时刚上完体育课,遇难者和另一名同学一起去归还器材,在学校操场旁的篮球场边不慎掉进化粪池,“学校用板子盖住了, 上面是一层草皮,看不到井盖。”
用木板覆盖,外面还有草皮,很难想象这是一所高校对化粪池的处理办法,部分网友称简直是“掩耳盗铃”。的确,盖板铺草本身就充满了隐患,既不符合基本的安全标准,也违背了最基本的工程常识。一个正常的化粪池井盖应当使用钢筋混凝土或铸铁等坚固材料制作,并要确保其承重能力足以应对日常使用场景。
从时间线来看,事故发生在下午体育课结束后,受害学生正在履行归还篮球的责任时遭遇不幸。这个时间点恰恰是学生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段之一,而事发地点又处于操场和球场之间的必经之路上。这种位置更应该得到校方的重点关注和维护,但实际情况却是,这里的安全隐患被粗暴的方式掩盖起来,若事故未发生,是否会一直“糊弄”下去?
亡羊补牢式的应对已经无法挽回年轻生命的逝去,更让人忧心的是,校方工作人员面对媒体询问时表现出的回避态度,这种不够透明的处理方式,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对公共安全责任的认知偏差。通报中“不慎坠入化粪池”也让不少网友质疑,到底是校方不慎还是学生不慎。
追根溯源,这起事故暴露出的不仅是一所学校的管理漏洞,更折射出部分学校在基础设施管理、安全意识培养等方面的系统性问题。教育要把师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全面排查各类学校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同时将安全管理纳入学校评估的硬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