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 记者 冯耀华
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58天!这是近年来贵港市招商引资并已投产的最大体量的设施农业项目——广西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9.5万吨工厂化食用菌项目的建设速度。这背后,是金融机构助力贵港市现代农业发展而在融资创新方面所“贷”来的效应。
广西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总经办主任谢锦洪在向媒体记者介绍企业情况。记者 覃铮 摄
5月20日下午,“金融活水润八桂 活力乡村展宏图”——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观广西采风团探访该企业看到,一座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已拔地而起。其生产车间里,节能化锅炉、自动化搅拌锅、自动栽培运输线等先进的食用菌生产装备已投入运作;自动化生产线将玉米芯、麦麸皮等原料拌料、装瓶、灭菌,随后将接种完成的菌瓶送入恒温恒湿的培育室。在食用菌包装车间,工人忙着把一瓶瓶食用菌完成切根、装袋、打包等工序,随后装车发往各地市场。
广西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包装车间一角。记者 黄勇椋 摄
“2023年5月1日,我们这个计划总投资14亿元、总占地面积约520亩的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分两期建设,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广西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总经办主任谢锦洪介绍:“在项目建设初期,厂房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都需要巨资支持,而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且融资较难,也是设施农业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广西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包装车间一角。记者 曾国智 摄
建行广西分行适时推出“设施农业贷”,把贵港市现代农业土地及地上生产设施列入该行押品清单并给予最高60%的抵押率,为类似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有效的信贷支持。2023年至今,建行贵港分行已为该市涉农企业、涉农项目累计投放贷款超23亿元,其中,为广西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放贷款6亿元。
有了这些资金支持,广西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化食用菌项目建设按下“加速度”。2023年10月8日,其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截至目前,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80%的工程量,已有4条生产线投产,日投产25万瓶食用菌,主要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菌种。在企业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目前已让周边村屯的5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为当地乡村发展注入了活力。
据了解,贵港在金融赋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方面可谓多措并举。除政企共推升级版“助保贷”等融资创新,该市还创新反担保方式,推动担保公司将农村土地经营权列入合格押品,抵押率为100%,成功解决农业企业因缺乏足额抵押物而无法获得贷款的融资难题,促成总金额为2000万元的全区首笔设施农业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正式落地于广西爱咯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此外,在全区首创现代农业融资风险代偿补偿机制和电商行业代偿风险补偿机制,分别对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和贷款投放的融资担保公司和银行机构予以补偿,加强农业融资增信,撬动更多信贷资金助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视频摄制 记者 冯耀华
驱车驶入桂平新材料产业园,开阔平整的园区映入眼帘。园区内崭新的厂房内传出机器轰鸣,多台工程机械在已完成土地平整的工地上往来穿梭,施工现场呈现有序的忙碌状态。
在桂平新材料产业园,崭新的厂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记者 钟广莲 摄
5月21日,“金融活水润八桂 活力乡村展宏图”—— 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观广西采风团、来自区内外3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来到桂平,实地探访当地通过金融创新助力产业升级的实践样本。
桂平新材料产业园是桂平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工业强桂”战略,按照贵港市经济发展和化工产业规划布局而规划建设的自治区级化工园区。该园区以煤基础化工、煤-石油化工耦合、精细化工及新能源材料等产业为主导,推动化工各行业同步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园区引进了总投资超200亿元的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该项目是贵港市设市以来引进的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这个项目分两期建设。我们仅仅用了3个月就基本完成一期6753亩征地,40天完成心连心复合肥项目480亩的场地平整。”桂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桂平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前线工作组办公室规划设计和督查组组长郑富良自豪地说。
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厂房内部。记者 冯耀华 摄
“加速度”的背后,是金融的强力支持。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桂平市支行客户经理覃婷娟介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桂平市支行为园区提供了2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分别用于土地综合整治、园区基础设施和交通配套设施建设等领域。
为更好地推进当地产业升级,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妈妈式”贴心服务。“我们全程跟进心连心项目审批手续,仅用3个工作日办理完成心连心复合肥项目的施工许可证,2024年12月25日年产30万吨复合肥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郑富良说。
据介绍,围绕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桂平新材料产业园对其上下游企业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目前已签约新疆黑色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心连心深冷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信华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心兴化学材料有限公司和广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心连心集团四家子公司入驻,四家公司计划总投资约54.9亿元,年产值约74.31亿元。
了解到当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国甘肃网记者余守萱表示:“刚才听这里负责人介绍,以前桂平在化工产业方面基础相对薄弱,但桂平新材料产业园的建设,直接引入像心连心这样的大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实现了从传统低端产业向高端绿色化工的转型,我觉得是很好的举措。”
更深远的改变在于产业生态的重构。依托平陆运河“通江达海” 的区位优势,桂平新材料产业园正打造服务华南西南、辐射东南亚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心连心项目投产后,其上下游企业将带动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集聚,形成“建成一个园区、激活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环。
鳗鱼养殖是贵港市平南县一个新兴的特色产业。2023年,该县引进两家鳗鱼养殖企业,总投资4.1亿元,建设2个工厂化鳗鱼养殖基地,总养殖面积达9万㎡。受益于金融活水“鳗” 灌,平南鳗鱼养殖 “鳗” 步向前,“钱”景可观,两个基地建成投产后年产量达3000吨以上,年产值约3亿元。
龙曼公司鳗鱼养殖基地鸟瞰。龙曼公司供图
近日,记者到广西龙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曼公司”)的鳗鱼养殖基地进行探访。一个个幽暗的养殖大棚里,水车式增氧机在嗡嗡作响;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养殖池里,密密麻麻的鳗鱼在欢快游动或争相抢食,场面十分壮观。
龙曼公司的鳗鱼养殖基地位于上渡街道大成村,总规划面积约120亩,总投资约1.8亿元,计划建设5万立方米的微流水生态养殖大棚及恒温车间,进行全年无间断地循环养殖鳗鱼,年产活鳗1500吨。另配套建设自动化鳗鱼筛分、进排水智能化检测、监测可视化等系统,以有效提升鳗鱼养殖的成活率;建设三级尾水处理降解池,使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养殖大棚里内景一角。龙曼公司供图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创新发展规模化、科技化、工厂化生态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鳗鱼的办法相比较,能节约大量土地,每亩可实现约100万元的经济价值。”龙曼公司董事长林建斌介绍。
准备捕捞售卖的鳗鱼。
据悉,龙曼公司的鳗鱼养殖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企业融资和政府奖补。
“在企业初创阶段,我们面临着场地建设投资大、鳗鱼养殖周期长等现实挑战,运营资金与扩产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缺口,亟需金融支持以保障企业稳健发展。”林建斌坦言。
“我们始终密切关注龙曼公司的发展进程。通过深入调研企业经营现状与发展规划,并专程赴外地考察同类鳗鱼养殖企业的运营模式及金融服务方案,我们突破传统担保方式,采用‘股权质押+股东保证’的组合担保模式,针对性地为龙曼公司设计了1000万元的授信方案,企业能实现贷款资金随借随还,且到期支持无还本续贷。该方案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用款高峰期的资金需求,还支持资金回笼时灵活还款,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广西平南桂银村镇银行信贷部总经理欧庆健介绍,“去年8月,我们成功为龙曼公司审批1000万元对公循环额度贷款,后续预计追加授信至5000万元,这将为该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2024年,平南县也投入奖补资金265.3万元,支持龙曼公司发展鳗鱼养殖特色产业。
有了金融活水“鳗”灌,龙曼公司的鳗鱼养殖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90%建设,基地全部98口养殖池已完工并投入使用。2024年10月底,养殖一区开始投产,投放鱼苗350万尾。养殖二区、三区预计2025年6月全部投产。
在专注于鳗鱼养殖的同时,龙曼公司积极联农带农,目前已安排36名农户在基地务工,待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带动周边群众200人以上就业。
龙曼公司还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企业出资、出技术,周边群众出土地、出人力,共同推广高效循环现代生态养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红虫养殖、果蔬蔗虫培殖、鳗鱼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扎实做好做活“鳗”产业文章,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乡村振兴。
大安镇小蒙村村民蒙亚生以前主要在其他地方做临时工,月收入较少。现在他在龙曼公司养殖基地负责饲料的拌合、排污等工种,月工资有5000元,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且工作稳定,加上家里其他主要成员在家务农种水稻等,家庭月收入约8500元。他说:“这比以前自己外出打工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