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苍南县“大县大城·五城联建”主战场,灵溪镇以“强城行动”为引领,加速推进“商贸城市”的建设进程。灵溪镇的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正是“商贸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们灵溪的药材市场,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在灵溪镇参茸市场经营了三十年的曹启丹自豪地说。这份底气来自两个硬实力,一是市场规模,灵溪作为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年交易额已突破数十亿;二是经营特色,这里形成了全国少有的“无中生有”市场模式,灵溪并非传统药材产区,却凭借温州人的经商智慧,硬是打造出了这个产业。“说到底,靠的就是温州人敢闯敢拼的精神和诚信经营的理念。”这也是“温州模式”中“四千精神”的内涵——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生动体现。
从蜂箱到药箱
三代人的药材人生
“我们家最早是追着花期跑的养蜂人。”曹启丹轻抚着柜台桌面,道出三代人的创业密码。“爷爷那代人就是在蜂箱里摸爬滚打起步的。那是70年代,养蜂人在全国各地跑,最远要到东北的山沟沟里。那时候做这个生意还不太好做,爷爷就偷偷把收来的药材藏在蜂蜜桶下面带回来。”就是这样,一桶蜂蜜,几包药材,让曹家开启了中药贸易之路,也藏着温州人“走遍千山万水”的执着。三代人追着药材花期,用“吃尽千辛万苦”的韧劲,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国的采购网络。
“在东北收药材,是场硬仗。”曹启丹谈起采购经历时眼神锐利,每次进山前都要筹措大量现金。他解释说,温州商人最擅长的就是抱团采购,几十号人带着现金一起进山沟,这样不仅能拿到好货,价格也更划算。在他看来,这种集体采购模式优势明显:一方面人多势众,供货商不敢随意抬价;另一方面资金充足,遇到好货能当场吃下。
“八月十五上东北,五月天进西藏。”曹启丹对药材采购时节有着近乎苛刻的把握。关于质量把控,他说道:“我们做了几十年,靠的就是老客户的信任。”他特别强调自主加工十分重要,“现在去产地采购,我们都是直接买鲜货回来自己加工。别人加工好的成品虽然省事,但质量哪有自己把关来得可靠。”
从个体户到商会会长
三十年的探索之路
自1987年踏入中药材行业以来,曹启丹用三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个体商户到行业领袖的华丽转身。如今身为苍南县参茸滋补品商会会长的他,不仅带领着商会百余家会员单位共同发展,更打造了自己的药材连锁品牌。这正是温州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生动写照。
店内各类名贵滋补品琳琅满目,冬虫夏草、燕窝、西洋参、高丽参、东洋参等参类产品一应俱全,各类鱼胶更是按产地、年份、规格细致分类,货架上,不同品级的药材分类明确,价格透明。
在谈及经营理念时,曹启丹表示,他们始终把产品质量和商业信誉放在首位,所有产品都严格把控质量,并承诺七天无理由退换。在他看来,药材行业是个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老客户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年轻人都在做电商,但我们还是更看重面对面的生意。”曹启丹说道。几十年,他们来一直深耕传统批发渠道,积累了稳定的老客户群体。零售业务虽不多,但批发客户都是合作多年的老伙伴,“一个电话就能下单,靠的就是这份信任。”
凭空造市
参茸市场“无中生有”的致富经
面对经济动荡的挑战,曹启丹坦言:“美国金融危机那年,生意确实难做。整个市场就像突然被冻住了一样,高端滋补品的订单直接腰斩。”但危机中也蕴藏着转机,曹启丹迅速调整策略,让他们在危机中找到了新市场。
谈到近三年的疫情冲击,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曹启丹依然心有余悸:“疫情比金融危机更可怕,物流中断、门店关闭、消费降级,三重打击接踵而来。”但他认为,每一次危机都是行业洗牌的机会,活下来的都是能快速适应的企业。
在产业升级方面,曹启丹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深加工的政策支持,在品牌推广方面,曹启丹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很多采购商还不知道灵溪药材市场的规模和特色,需要政府搭台,帮助我们讲好灵溪故事。”他期待通过政府组织的展销会、产业推介会等形式,提升苍南灵溪药材在全国的知名度。
“有了政府这两个方面的支持,我们企业转型升级就更有底气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专程到苍南灵溪采购,就是看中这里“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市场口碑。而这份口碑,既是企业坚守的成果,也离不开政府与行业的共同托举。
从养蜂人的蜂蜜桶到辐射全国的产业集散地,灵溪参茸市场的崛起,恰是“四千精神”的时代回响。未来,灵溪镇将继续在“四千精神”的指引下破浪前行,以“强城行动”为引领,深入推进“商贸城市”建设,支持像曹启丹一样的企业家们不断开拓创新。灵溪的参茸市场也将继续书写“无中生有”的传奇,为苍南乃至全国的商贸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