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迈入新阶段

央广网广州5月24日消息(记者张顺鹏 实习记者陈宇婷)5月23日上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成立大会暨交通运输服务保障项目签约仪式举办,标志着赛事交通保障工作从“分散筹备”迈向“集中作战”,进入专业化、系统化运作阶段,将为赛事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的交通服务体系,助力赛事圆满举办。

图片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成立大会(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陈宇婷 摄)

涉路213条 以“大小流线”规划赛事流线

新成立的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整合道路保障、交通服务与安保(保畅)等跨部门职能,实现对广州赛区交通保障工作的统一指挥调度,做好赛时交通保畅、车辆调度组织、交通设施保障、路域环境整治、公共交通服务、信息化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

一是精益求精,不断优化“大流线”“小流线”方案。面对赛事涉及23家酒店、30个场馆的分散布局,中心采用“大小流线”双轨规划,完成总长1300公里的213条赛事通道网络构建,所有线路均按“一主一备”原则完成赛事保障“大流线”规划,确保交通服务零断点。编制“一场三站”、30个场馆、23个酒店交通组织流线方案及图册,确保重点涉赛场所交通保障“小流线”安全顺畅。

二是科技赋能,为交通组织安上“智慧脑”。充分发挥市交通运输局现有信息化系统功能,构建智慧车辆运行调度平台,通过智能任务分发、道路状况预警、车辆定位数据共享等方式,实现“车流可视、风险可判、调度可及”,为交通组织安上“智慧脑”,更为赛事保障铸就“防护盾”。

图片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保障项目签约仪式(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陈宇婷 摄)

三是强化快速调度,压实赛事交通保障。联合市、区各部门组建“市级交通中心—区属现场调度点”的扁平化快速调度网络,对赛事保障车辆进行一体化调度。结合赛事侧各类人员出行特点,加紧研究赛事交通服务保障政策,明确参赛运动队、工作人员等13类群体保障服务的内容和标准,设定6种服务场景,嵌入9种服务模式,确保赛事出行保障到位。

四是制定预案完善应对措施,确保安全顺畅。按照“预防为主、分级响应、先期处置”的原则,立足现有应急防控体系,编制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交通保障应急预案。

运输车队日均超250辆 保障赛事群体出行

广州公交集团交通运输服务团队作为保障单位,精准筹措提供轿车、商务车、中巴及大巴(含公交车型)等多元化车型,具备连续二十天以上每日提供50辆轿车、100辆商务车、100辆大巴(含公交车型)及以上运力的服务能力,全面覆盖赛事期间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优先选用新能源与国六排放标准车辆,确保环保车辆占比超90%。重磅打造全新如约礼宾车队,创新优化车身外观设计,精心塑造独具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品牌形象。

图片

工作人员用语音开启无障碍公交车的无障碍通道(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陈宇婷 摄)

此次交通保障体系的升级不仅服务于赛事需求,更着眼于城市交通品质的持续提升。通过赛事交通网络与城市路网的有机融合,未来将形成更高效、更智慧的立体交通格局,为市民游客创造持久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