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季节限定”到“全年常青”,南京盘城绘就四季文旅新篇章

初夏时节的盘城,一片生机勃勃。金黄饱满的麦子铺满了田野,葡萄正在积蓄能量奋力生长,而樱桃、杏子、桃子等水果早已挂满枝头,香味扑鼻。眼下正是绿树阴浓、蔷薇飘香的时候,王家古渡的忘渡亭倒映在池塘,滁河上微风拂过荡起一片涟漪,古人诗句中的风景和意境,都在眼前了。

图片

滁河之畔,龙王山下,拥有“金陵葡萄小镇”响亮名片的盘城街道,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文旅经济从“季节限定”走向“全年常青”,在春花、夏果中感受自然之美,在秋水、冬养中找到“诗和远方”,绘就乡村振兴发展新图景。

不仅有葡萄,一年四季有花开、有果摘、有人来

一颗葡萄串起盘城甜蜜链。吃下一颗多汁的葡萄,留下满口夏天的味道。每年的7月到10月,盘城的空气总是弥漫着葡萄的清香气息,错落有致的大棚中游客如织。

图片

每年葡萄采摘系列活动中,游客不仅可以体验采摘,还能参与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项目、文化文艺演出、非遗文创集市等。自2011年首次举办以来,盘城葡萄采摘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四年,成为江北新区和南京市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

图片

葡萄IP运营了十余年,来盘城除了摘葡萄,还能做些什么呢?“除了夏天的葡萄,要让大家留下关于盘城春天、秋天、冬天的回忆。”盘城街道文体旅条线负责人陈凤林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金陵葡萄小镇”名片越来越响亮的同时,盘城也在探索农文旅融合的“四季文章”。如何把“流量”变“留量”,让客流量一年四季“细水长流”,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图片

春天可以赏花、骑行、露营,夏天除了葡萄采摘,还有葡萄研学、草坪音乐会,秋天的童玩项目成为亲子家庭的首选,冬天还有乡村新能源车展……沿着“四季有花开、四季有果摘、四季有人来”的农旅融合发展思路,以四季时间线为脉络,结合二十四节气、节假日等时间节点,盘城推出了“金秋童玩派”“盘城露营季”“乡车汇新能源车展”“小葡萄研学”等文旅IP活动,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并将辖区的各项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不断完善赏花、骑行、徒步、垂钓、露营等旅游体验路线。

发展庭院经济,盘活农村“方寸闲地”

四季文旅要“常青”,丰富的新产业、新业态不可或缺。

作为乡村振兴的“最小单元”,近年来,盘城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民宿、甜品店、烤肉店、露营基地、村咖……在盘城自然环境好、基础条件优的村庄,不少“小而美”的闲置乡村庭院,摇身一变成为“有风小院”,成为街道探索发展庭院经济的生动缩影。

图片

“方寸闲地”变“增收宝地”,需要引进什么新业态来实现?盘城街道乡村发展公司负责人刘泽莹的答案是“村里缺什么,就去找什么”。去年3月,盘城街道成立乡村发展公司,刘泽莹等3人组成的小团队便开启了“探店模式”,主动上门谈需求,引入一批“自带流量”的“小、精、特”经营性项目。在引进新业态的同时,还计划打造自营业态,以招募乡村主理人的形式吸引创业者,逐步找到乡村庭院经济的“破圈之道”。

图片

刘泽莹告诉记者,乡村发展公司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通过进村驻点的方式,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促进盘城乡村全面开花。近期,她们每天驻扎在渡桥社区王家渡。作为江北新区唯一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渡桥社区已陆续引入烤肉店、面包店、婚礼基地、乡村摄影基地、露营基地等农文旅新业态。近期,有不少看中王家渡发展潜力的主理人,主动找上门来,想要投身乡村这片热土。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渡桥社区累计流转租赁房屋1873㎡、水面407亩、土地80亩,带动就业40余人次。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30多万元,切实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在这里,“新老村民”找到了向往的生活

多元的消费场景,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让一间间充满乡村情怀的庭院,在盘城落地生根、蓬勃生长。“新老村民”在诗意栖居中,找到了向往的生活。

图片

“端午假期临近,假期里的场次基本已经预订满了。”“一涧·私享庭院”主理人杨媛媛是土生土长的盘城姑娘,辞去南京城区的工作后,2016年,她将自家小院打造成提供聚会团建、休闲娱乐、私厨美食等服务的精美庭院,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来。坐在树下,喝一口浓香的咖啡,吃一口刚出炉的窑烤面包,还有野菜鲜货等“季节限定”美食,十分惬意。

在盘城,不仅有返乡青年归巢创业,还有不少来自外地的“新村民”前来筑梦,来自东北的80后摄影师王千一便是其中之一。2024年初,王千一的摄影工作室外景基地落地渡桥社区。因看中这里的自然资源与发展潜力,前段时间,他租下了社区一块11亩的边角地块,取名“渡桥小院”,经过爆改后,经营庭院烤肉和吊炉火锅,变身兼具自然野趣与精致体验的乡村休闲餐饮好去处。晨起听鸟鸣,暮归赏落霞,在经营小院的同时,他也享受着乡村的悠然时光。

图片

随着家门口越来越热闹,村民们也看到了乡村业态的更多可能性。陈凤林告诉记者,最近便有种植户主动询问,如何在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更多产业形态,思维逐渐从“一产为主”向“三产融合”转变。为了迎接越来越多的“新老村民”,去年,盘城街道成立了“江北新区盘城农文旅产业联盟”,今年4月又更新发布了2025年度《盘城街道鼓励农文旅产业发展十条政策(暂行)》,在扶持乡村新业态、支持农文旅项目落地、鼓励品牌创新等方面,给出了诚意满满的政策支持。

图片

依托美丽乡村生态资源和现代农业产业资源,盘城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的“四季文章”,打开了四季游、全域游发展新格局,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史童歌 马壮壮

(图片由盘城街道和受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