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混迹数码摄影行业的头部厂商,有一项技能仿佛是必备且无时无刻不在刻苦磨练的——刀法。
以摄影人的直觉来说,专业长焦变焦镜头主要是指70-200mm F2.8。而在最近的传闻中,RF 70-150mm F2.8 IS STM镜头似乎已经提上日程。如若消息无误,佳能这轻轻一刀切掉的50mm究竟出于什么考量呢?
轻量化的三叉戟
去年秋天,当摄影师们还在为RF 28-70mm F2.8的495克重量啧啧称奇时,佳能的工程师已经在实验室里玩起了"俄罗斯套娃"。今年初的RF 16-28mm F2.8就像变魔术,把超广角塞进了550克的镜筒。如今这支悬而未决的70-150mm,莫不是要把中长焦段镜头的体积压缩到一罐汽水的级别?
RF28-70mm F2.8 IS STM和RF16-28mm F2.8 IS STM
说到轻量化,腾龙家的70-180mm F2.8 Di Ⅲ VC VXD G2已经堪称工业设计典范,仅重855克,得到影友的广泛认可。但即使如此,“缺失”的20mm还是令一小部分人感到惋惜。
腾龙70-180mm F2.8 Di III VC VXD G2
佳能的70-150mm方案,让人想起苹果当年在MacBook Air上砍掉光驱的决绝。也许是看准了无反时代的新法则:当vlog创作者和旅拍摄影师成为消费主力,"能装进随身包"比"参数表多10mm"更具杀伤力。三支镜头总重控制在1.5公斤以内,这等于是给全画幅无反用户发了张"轻装出行"的通行证。
200mm魔咒与150mm突围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喜爱为摄影器材争论的人是多到不计其数的。昨天就有一大帮人为了富士新推出的X half针锋相对。我们仿佛能够看到这样的画面:当佳能正式推出70-150mm镜头时,人们会把它拿来和手机的"潜望式长焦"来对比……仿佛一支全画幅长焦镜头失去了那50mm,竟然都快要不配和手机相提并论了。
RF70-200mm F2.8 L IS USM
RF70-200mm F2.8 L IS USM Z
到目前,佳能已经推出了两款面向高端市场的70-200mm F2.8镜头,其价格是一款更比一款高,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而传闻中的这支70-150mm镜头,大概率会是一款价位比较亲民的产品——如果它是内变焦设计就最好了。
专利暗战里的双重棋局
如果记性够好,你可能会问佳能注册的专利当中,好像有一支70-150mm镜头,但其最大光圈是F2?一点不错,确实有。我们觉得佳能肯定是认真考虑了这个规格,毕竟能够设计、生产“超三元”,就意味着拥有最一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这对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都是好事。关于这一点,看看隔壁索尼的FE 50-150mm F2 GM有多么大张旗鼓就能知道了。
RF28-70mm F2 L USM
但是“超三元”可能又是达摩克利斯之剑,生产难度大、价位高销量又不会非常大。佳能早在索尼之前就先吃过螃蟹,推出了RF 28-70mm F2 L USM镜头,沉重而昂贵,虽然光学素质极为夸张。对于用家来说,要下决心购买这样的产品,需要克服不少现实困难和心理障碍。
新秩序的破晓时刻
站在器材发展的十字路口,由这支70-150mm引发讨论似乎是必要的。当手机计算摄影开始威胁入门相机市场,传统器材必须找到新的存在逻辑。佳能的这一刀,大概就是给出了答案。
此刻想起乔布斯的名言:"消费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