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鲜驱逐舰在下水时发生重大事故,初步调查结果表示船体右舷被刮削,船底无破洞。
2.专家组认定,修复舰船平衡性需2至3天,修复舷侧需10多天时间。
3.由于事故,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向调查组下达严格指示,要求查明原因并追究责任人。
4.目前,清津造船厂厂长洪吉浩已被传唤至司法机关。
5.金正恩下令必须在6月下旬劳动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前完成修复工作。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当地时间5月21日,朝鲜驱逐舰下水时发生“重大事故”。5月22日,由朝鲜检察机关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调查结果就出来了。
调查组对驱逐舰详细进行水下及内部检查,确认与初期发表内容不同,驱逐舰没有船底破洞,船体右舷被刮削,通过船尾部分的救生通道流入一定量的海水。调查组专家认定,抽出浸水隔室的海水,从船台脱离船首部分以修复舰船平衡性需要2至3天,修复舷侧需要10多天时间。
目前,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向调查组下达严格指示并表示,事故不可容忍,必须查明原因,有关责任人不能逃脱罪行。根据事故调查组资料,司法机关采取具体步骤,决定先拘留并调查对事故负有明显责任人员。据悉,清津造船厂厂长洪吉浩第一时间被传唤至司法机关。
驱逐舰受损状况怎样?
事故大致过程是新建5000吨级驱逐舰在横向滑道下水过程中,舰艇失去平衡并发生侧翻。卫星图像显示,这艘驱逐舰侧翻在水中,大部分船体被淹没,并被蓝色防水布覆盖,看起来不像是“不严重”的样子。
有韩国军事媒体专家分析称,该舰实际损坏可能“严重得多”,包括船艉部分发动机舱进水,以及右舷出现实际孔洞。舰船侧翻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结构应力,远非简单刮擦。而“救生通道”进水,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委婉说法,实际上暗示着船艉关键区域,通常是发动机舱所在地,可能遭受严重破损,导致关键机械设备大面积损坏。
尽管韩国方面肯定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但这方面分析也不无道理。结合朝韩说辞,我们便可大致理解朝鲜驱逐舰受损状况区间,最轻就是右舷刮擦,最重就是动力系统废了。
那能修好吗?
对于事故舰处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已经下令,必须在即将于6月下旬举行劳动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前“无条件完成”修复工作。那么问题来了,事故舰这状况,还能修好吗?
这就得看朝方通报事故舰受损状况是不是真的,如果朝方调查结果声明均是如实汇报,那右舷刮擦,船艉进水,只要龙骨和传动轴没有受损,舰体主要支撑结构没大伤,抽出浸水隔室海水,把舰艏扶正,修复侧舷,问题不大。
如果是韩国方面猜测属实,那这种状况麻烦可就大了!那意味着发动机舱进水,舰艇内部遭受严重的结构和系统损坏。修复此类损坏,只得更换发动机或复杂电子系统,是一个漫长且高度专业化过程,通常需要切割船体。那别说今年6月,到明年6月都搞不完。
更甚至于,要是事故船体翻转破坏涉及动力主轴,那可以死心了,直接报废。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没完没了趴窝,就是因为动力主轴对不齐。当然了,朝鲜驱逐舰设计主要就是堆砌火力来的,如果真不能动,就当固定导弹发射井用也未尝不可。
事故将造成怎样影响?
此次新型驱逐舰下水事故,无疑给朝鲜雄心勃勃海军现代化计划带来显著短期挫折,特别是其发展蓝水海军目标。受损驱逐舰短期内无法投入使用,修复过程弄不好还得是一个漫长且资源密集过程,给朝鲜发展先进海军能力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一方面,建造和下水大型复杂军舰,本身就存在固有困难,尤其还是在其国内专业知识和基础设施有限情况下。另一方面,朝鲜还持续承受国际制裁,将继续阻碍其获取关键高科技部件和材料,迫使其依赖非法采购,或是寻求不可靠外国援助。
尽管此次挫折令人尴尬,但朝鲜建设现代化、核能力海军决心并未动摇。此次罕见公开承认事故,某种程度上也是其表现决心。这艘侧翻驱逐舰,既是朝鲜技术局限性直观体现,也是其不懈追求超越传统海岸边界力量投射雄心鲜明写照。海军没法一日建成,朝鲜海军建设之路,也必将漫长而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