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手机报记者 许光琳
临近高考,考生如何应对焦虑、紧张的情绪?记者今日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张岩滨处了解到,近来她所在的病区考前焦虑的学生就诊比例较平时有所增长。
“这几天不断有高考的学生来求诊,普遍症状表现为记忆力衰退、焦虑、烦躁等。”张岩滨说,考前焦虑是正常现象,但要及时关注,积极调整心态,用轻松的状态应考。
小高(化名)是张岩滨最近接诊的求诊者之一,今年上高三的她近一周出现了失眠的症状,担心影响最后冲刺的状态,于是在家长陪同下来找张岩滨求助。
在经过面诊和询问后,张岩滨判断小高的失眠是考前压力引起的,积极排解焦虑情绪就可以改善。随后,张岩滨也为小高开出了一个“情绪处方”,四步改善调整更好状态。
首先,科学作息,劳逸结合。考前最后冲刺阶段尤其要注意劳逸结合,为自己制订一份科学的作息制度,努力做到正常作息。
其次,合理设定期望值。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考试目标,不要将期望值定得太高。
第三,合理膳食。考前应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质和葡萄糖、维生素的食物,例如鸡蛋、鱼类、牛奶、猪肉及季节性蔬菜等。
最后,要适当运动。考生在考前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离不开日常体育运动。尤其是考前这一时期,考生们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适度参加一些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帮助考生缓解学习疲劳,更能增强他们的体质,避免疾病侵扰。
张岩滨还特别强调,这一时段家长也应跟考生一道调整心态迎接高考。因为家长的好心态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稳的外部环境,同时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倾听孩子需要什么,再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帮助,多鼓励孩子,给孩子自信。
当考生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时,家长千万别误认为“装病”,如果发现孩子有失眠、情绪低落、沮丧自责、浑身无力、成绩大幅滑落等表现,家人应予以重视,尽快带孩子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