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炎帝精神助力争先进位述评 |团结合作“铸牢”共同体


编者按:炎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其核心特征是奉献、创新、进取、实干、团结。一直以来,我市传承弘扬炎帝精神,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乙巳年寻根节到来之际,随州日报策划推出一组系列述评,并结合典型案例,深入阐释炎帝精神内涵及随州创新实践成果,以此激励全市上下团结实干、争先进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随州实践。敬请关注!




4.团结合作“铸牢”共同体




图片

5月10日,“炎帝文化、曾随文化与长江文明”高端对话活动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提出,炎帝开启的生产协作型文明是华夏文明发展的主线。


图片


炎帝神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他与黄帝会盟合作后缔造的华夏族,成为中华民族的前身,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也由此而来。


《国语·周语下》载:“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夫亡者岂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炎黄之后的后世帝王,也都称自己是炎帝黄帝的后裔。几乎所有的姓氏、族群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其臣子。到春秋战国时期,黄、淮、江、汉一带部族融汇在一起,把有影响的祖先保留下来编在共同的谱系上,也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


5000多年来,以炎黄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发展兴盛,引领泱泱中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时至今日,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是中华儿女,都能因炎黄文化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炎黄文化如丝线般将大家紧紧缠绕在一起,汇聚成强大的民族向心力。


炎帝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基因,既是华夏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文明基本特性的历史源头之一。通过探索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密码,能够发现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连续性、统一性、包容性、创新性、和平性的基本特性紧密联系。


从炎帝神农种植五谷、遍尝百草、削桐为琴等功绩来看,炎帝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顺势应时的和合精神基因,逐渐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精神纽带,将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市持续用好炎帝文化、曾随礼乐文化等优秀特质文化,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推动随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6年来,随州连续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祭祀中,人们通过庄重的仪式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深入了解炎帝时代的历史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对民族文化根源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自寻根节举办以来,随州开展“亲情中华·荆楚行”“亲情中华夏令营”“海峡两岸学子牵手活动”等系列活动,每年吸引数百万海内外炎黄子孙来随州寻根谒祖,不断增进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历史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使全世界的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同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图片


今年4月17日,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进一步彰显它的铸造之美、科技之美和礼乐文明之韵。武汉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昌平认为,曾侯乙编钟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世界文化进行交流。


曾侯乙编钟的造型为“合瓦形”,其代表的礼乐文明的核心理念也是“和”。其频繁地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传递着我们“和合之美”的文明交流互鉴理念。


我市推动炎帝神农传说、随州神农祭典、青铜器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坚持把炎帝文化、编钟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加快将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新的城市“会客厅”,重点推动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5A创建提升、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


新时代下,炎帝文化、曾随文化等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提炼和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天下为公”“和合共生”等共同的历史记忆、情感观念也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强化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支撑。


今天,全球华人再次相聚炎帝故里,传承炎帝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典型案例


寻根节:以文化认同凝聚民族向心力

5月23日,乙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随州烈山脚下隆重举行,海峡两岸及海外侨胞代表数千人共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这场跨越山海的盛会,既是对中华文明根脉的深情回望,也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图片


作为炎帝神农故里,随州的历史底蕴在典籍记载、考古发现与民间传说中交相辉映。《礼记》《左传》等文献记载炎帝诞生于随州厉山,而叶家山古墓群出土的青铜礼器,更以实物印证了古曾(随)国与华夏文明的深厚渊源。自2009年首次举办以来,寻根节已连续16年成为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年度盛会,其核心价值正如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所言:“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体文化,每种主体文化都有其根与脉。我们的主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根与脉便是炎帝神农文化。”


围绕寻根节品牌建设,随州正推动炎帝故里景区冲刺国家5A级景区。景区内新增的炎帝IP卡通形象“炎炎”,以萌趣造型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其头顶可随情绪变化的火苗设计,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理念。与此同时,“神韵随州品质提升补短板三年行动”成效显著:炎帝大道沿线新增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涢水二桥“共享菜园”成为城乡融合新典范,白云湖“一湖两岸”水上夜游项目更将以千架无人机灯光秀惊艳四方。


据了解,本届寻根节呈现三大突破,通过创新舞台设计(设立礼台、乐台、祭台)、情景式表演及全球直播,增强仪式的庄重感与参与度;挖掘炎帝文化与编钟文化内涵,推动两大世界级文化IP联动,以文化人、以文铸魂;上线“随我寻根”云拜祖小程序,支持全球华人通过AI互动、虚拟点烛献花等方式“云端共祭”,打破时空限制。


从烈山脚下的袅袅香火到全球华人的云端共祭,从编钟礼乐的千年回响到数字科技的创新表达,寻根节正以文化为桥,连接历史与未来,凝聚起四海一家亲的磅礴力量。


图片

记者:冯家园 刘馨怡
编辑:雅兮 实习生 汪蓓佳
编审:陈晓林
监制:刘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