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0天前的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发布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一度让人以为特朗普政府制造的不确定性,将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对于国际学生而言,风暴并未离去,甚至正悄然逼近。
5月18日,我的一个正在美国攻读计算机博士朋友突然失联,家人着急四处联系,直到48h后才有消息。
原来他在从英国利物浦返回美国时,在海关被带入「小黑屋」,连续接受了12轮严苛盘查,最终F-1签证被当场撕毁,并接到5年内不得入境的通知。
“小黑屋”是华语留学生圈内对美国海关二次审查的俗称;
来自朋友孩子的朋友圈(具体学校不方便透露)
在特朗普政府那里,国家安全几乎可以解释一切。
在这一框架下,经济、科技、教育、法律等多个传统「非安全」领域,被陆续纳入审查和限制的范围。
从2018年对中国加征关税开始,「安全化」的政策逻辑逐步外溢。
从高校与研究机构被要求披露与外国资金的往来,孔子学院被大规模关停,到科技合作被视为潜在风险,签证政策也随之收紧。
到了2025年,这一系列政策不再是点状操作,而呈现出系统化倾向。
目标对象也从个体延伸到机构本身,包括律所、大学乃至整个学术交流体系。
3月,白宫出台《防止滥用法律制度》的行政备忘录,授权联邦机构对被视为「政治敌对」的律所采取撤销联邦安全许可,失去与政府开展业务的资格等。
曾被视为法律中立堡垒的机构,也被划入「政治风险清单」。
高校系统也未能幸免,哈佛、耶鲁等高校相继被要求披露与外国政府的资金往来,研究人员的签证延期变得困难,部分学术合作计划悄然终止。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7日,民众在哈佛大学举行抗议活动。图源:ic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份所谓「出于安全考虑的安排」,哈佛大学选择硬刚特朗普政府。
4月14日,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Alan M. Garber)发表公开信,反对联邦政府近期针对高校的干预措施,并指出其已对大学制度的自治与学术自由,构成实质威胁。
一周后,哈佛大学于4月21日正式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国土安全部与教育部等多个联邦机构,指控其侵犯了宪法保障下的教育自主权。
哈佛大学校长 艾伦·加伯(Alan M. Garber)
回到「哈佛被封」这件事,你当然也可以说,这只是哈佛的事。
但事实是,超6000名国际学生正面临必须在数周内完成转学,否则将面临签证失效,甚至被遣返的命运;
不少实验室被迫停工,科研项目中断;国际招生冻结,新一届学生暂无法入学。
更重要的是,其他高校,很可能只是排队等通知。
当然,美国依旧是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有压力,也有反击;有打压,也有诉讼;联邦政府在出招,各方也在「回嘴」。
事件会如何发展,我们也无法预判。
只是在这一切发生之后,我们不妨留个问题在文末:
如果你的 GPA、LSAT、文书和面试表现都完美无缺,现在有一张来自哈佛法学院的offer摆在你面前。
你,还会点「接受」吗?
WHO WE ARE?
法律先生创立于2014年,是首家全球律师协作的平台,专注于律师与企业的出海培训与深度考察,以及企业出海的全流程落地服务。
目前,协作与服务网络遍布23国,连接1200+海外律所、金融、企业资源,帮助了数以千计的律师与企业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