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青年职院开展“青心育匠心”心理育人实践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以“三全育人”为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青年大学生为中心,积极实践构建了“青心”课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十余年的实践,走心·入心·凝心的“青心”心理育人模式不断完善。

瞄准需求 找准“心”路径

针对心理健康课程形式单一、服务覆盖率有限,支持系统力量薄弱的问题,学校构建并实践了走心·入心·凝心的“青心”心理育人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同向同行;把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学习,同心同力;让更多的教育主体为心理健康工作协同联动,同频共振,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赋能、增值,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实践过程中,学校逐步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构建,在四级预警防控制度、家校医社协同制度、心理危机预防制度三方面制度完善,形成3份学校制度性文件。

图片

“青心”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图解(学校供图)

夯实主体 服务“心”做法

在“三个课堂”中看见学生。学校建设“五育并举”格局下的“三个课堂”,赋能学生健康成长。第一课堂,与专业心理课和专业课教学融合应用,以智启心。第二课堂,在团学工作中融入科学理念,以德育心、以美润心、以体强心。借助活动载体培根铸魂,建立育人全生态体统。第三课堂,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价值感,以劳健心。依托现有各二级学院开展的“一院一品牌”活动+社区学院,搭建师生实践平台。

图片

学校开展多类活动赋能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供图)

“四个融合”培根铸魂。学校把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四因素融合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全过程,打造融会贯通工作体系,发挥各环节育人合力。跨学科专业整合,以学科融合服务师生成长,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家庭中和情感中等遇到的很多问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培育学生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心理品质。

建立“五个协同”联动机制。政校家医社协同联动,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和社会适应做好衔接与服务保障。不断探索一站式服务社区心理健康项目化运作,以“赛、训、展、会”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实现与学生需求同心同行。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对专、兼职教师及学生朋辈人员进行心理科学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的系统训练,推进心理育人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和长效化发展,实现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积极发挥社区学院效能,为师生参与服务社会提供新渠道,实现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