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术生到新疆干部!95后女生爆改西部小镇!后续超甜~



二十多岁的你会选择去哪里?

我选择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这就是我们的选择

因为这个选择

我们的青春更有意义



图片

一眨眼,郭凯欣前往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阿拉哈格镇工作已经近4年了,“能够到新疆基层一线开展工作,是我认为最酷的事”。奋斗的时光总是短暂而充实,从“基层小白”到“行家里手”,见证她成长的,是奋战在基层一线的上千个日夜,是全镇25个村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共产党员,她用初心行动践行“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青春誓言,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以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照亮他人。

图片

人物简介

郭凯欣,女,1998年9月生,中共党员,山西洪洞人,毕业于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2021年参加西部计划,服务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阿拉哈格镇人民政府。现为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阿拉哈格镇人民政府一级科员。


背上行囊

开启逐梦之旅




入学时,郭凯欣对未来的规划是毕业当一名美术老师。在校期间,她通过课堂学习和研学实践,参加各类比赛,不断增长学识,开阔眼界。直到被一张西部计划的招募海报所吸引,她想为什么不跳出“舒适圈”,去更有价值的地方奉献青春?于是,“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简短却有力的口号成了鼓动她勇敢走向祖国大西北的号角。

恰逢毕业季,郭凯欣提前从辅导员那里了解入疆政策,就决定要去新疆服务。起初,家里并不赞同她的选择,父母亲朋轮番做思想工作,但她坚定地向所有人表达自己投身祖国西部建设的决心,“我想去,我要去,我愿意去”。

图片

2021年夏天,带着青春稚气,郭凯欣背起沉重的行囊,告别熟悉的故土,踏上西行的列车,开启了跨越几千公里的逐梦之旅。

去新疆的一路上郭凯欣都无比兴奋,“窗外的风景如同画卷般吸引着我,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迁移,更是我青春理想的一次飞跃。”当火车缓缓停靠在库车站时,双脚真正踏上新疆的土地,她的心情有激动、兴奋,也伴随着忐忑、担忧,“会分到什么样的地方?遇到什么样的领导?工作的氛围怎样?……”各种思索的同时,她先给了自己最大的肯定,“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超棒”。

图片

初抵新疆,干燥的气候、时差以及语言不通让郭凯欣一时难以适应。但同事们的热情关怀驱散了她的不安,大家在生活上细致入微的关照和亲如家人的友善相待,让她迅速融入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也渐渐适应了新疆的生活。正是这些看似艰难的起步,让她学会了如何快速适应新环境,如何在困境中寻找机遇。她愈发坚定,要将青春投入到这片充满潜力和热望的土地上。

心怀锦绣

绘就多彩画卷




刚到乡镇时,为推进文化润疆工作走深走实,郭凯欣发挥美术专业优势,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墙绘工作。面对既要体现乡风文明又要融入传统文化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民风民俗”“撸起袖子加油干”“传统文化”等主题,郭凯欣对文化墙的每一个设计元素、构图布局及色彩选择效果的呈现,都以艺术创作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个细节。

图片

在选图构思阶段,她与领队老师及成员多次讨论,力求突出主题、展现特色。从起稿勾勒到上色调整,尽管天气寒冷,她与10多位农民画家一起,调颜料、勾轮廓、涂色彩,反复打磨每一面墙绘、认真勾勒每一个细节。

“这些文化墙画真好看,就像‘穿’了一件彩色的衣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感到很幸福。”村民努尔买买提说。这场以墙为媒的对话,不仅让乡村颜值飙升,更让“奉献西部”的誓言化作看得见的图景,在街头巷尾悄然铺展开来。

图片

下地干活、科普培训、乡村伴读、助农增收,在村里,郭凯欣和同事们过得很充实,“头脑风暴”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情。通过深入基层与农民交流去发现问题,再躬身实践找答案,科学研究找办法来解决问题,在服务群众、帮扶群众的过程中,她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图片

郭凯欣坦言,在西部,她收获的远比付出的要多,“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也慢慢理解了黄文秀书记将青春奉献给广西热土、将汗水洒在中华大地的肝胆与热肠。”正是这样“扑下身子”的工作态度和“自讨苦吃”的学习实践精神,让她迅速从稚气的学生转变成拥有迎难而上锐气的基层工作人员,所学的知识能在紧张密集的基层工作中具象化。

情牵群众

谱写团结之歌




“老百姓啊,你只要付出真心,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为了适应基层生活,郭凯欣主动学习维吾尔语,一有空就去找群众聊天。从最开始的语言不通、手足无措,到后来互相熟悉的握手交谈,渐渐地,她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群众们对她的信赖也越来越多。

图片

来到阿拉哈格镇不久后,郭凯欣和居民阿不拉·瓦哈甫结成了亲戚,在一次走访中,阿不拉随口提到小儿子想退学去打工的情况。在他看来只是简单的一次闲谈,郭凯欣却认真对待,现场认真记录了情况,走访结束后第一时间找村委会核实情况,又多方商量男孩的帮扶方向。在郭凯欣的积极对接和沟通下,男孩表达了对机械专业的兴趣,欣然接受就读技术学校,并将汽车检测与维修定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故事并没有结束。就读技术学校的男孩因为基础太差跟不上学业,多次逃学并带头纹身,接到消息的郭凯欣担心他的安全和学籍问题,主动联系学校及班主任,多方干预和引导,将男孩带回了课堂,并帮助他慢慢改掉了陋习,静下心来学一技之长。现在阿不拉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先给郭凯欣打电话询问,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打电话邀请这位亲戚来家里做客,她们早互相牵挂着彼此。

图片

“一老一小”是社会的牵挂,也是郭凯欣始终关注的焦点。她积极组织开展“银龄暖心·童伴同行”爱心食堂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推进“老年助餐”工作,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开展“红领巾 耀未来”志愿服务,为辖区中小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辅导和兴趣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此外,她充分利用每天农牧民夜校时间,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及宣讲各项惠民政策。 

西部之行,雪山的威严、草地的广袤、古城的厚重,还有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都深深滋养着郭凯欣。现在的她,少了几分“艺术气”,多了几分“泥土香”,少了几分手足无措的急躁,多了几分干事担当的从容。

图片

“我希望像新疆棉一样,纯洁、坚韧、昂扬向上,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如今,郭凯欣与同批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并生育一名可爱的孩子,让后代也扎根西部、服务西部。人生新的篇章已经开启,而郭凯欣为新疆奉献的故事,仍将继续书写。

来源:三明共青团、三明学院团委、福建青年志愿者

编辑:莫晓兰

校对:王国栋

校审:余运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