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河边镇创新服务模式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璧山区河边镇建立分级全覆盖机制,开展“一对一”“一对多”保姆式、网格化服务,结合“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采取职能重构、人力数字双融等措施,推动服务企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打通政策与企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激发经济发展动力。

“专属网格”探需求 智治平台速响应

“我们新引进的生产线需要办理环保备案,但具体申报要求不太清楚。”在最近召开的一次企业座谈会上,重庆长荣金属铸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向河边镇专属网格商会会长反映了他的苦恼。了解到这一诉求后,网格专员当天就将该需求录入基层智治平台,形成待办事项、台账。

企业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按照事项全覆盖、问题全闭环原则,河边镇针对辖区工贸企业多、网格员遍访难、问题发现滞后等问题,设置“产业园区”“园区外企业”2个线下专属网格,网格“一长三员”分别由经发统计岗负责人、镇商会会长、属地网格员、“河企生财一窗代办”专员担任。

“通过商会会长圈内问需、网格员日常走访、专员入企遍访等多元方式,第一时间问需问计,直报指挥中心,包网领导直接调度专属网格、相关岗位处置问题。”河边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当前河边镇累计收集到诸如重庆名硕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食堂办证、璧山区利达气体有限公司电力增容等25项问题,已解决24项。通过专属网格的“微细胞”“微感知”,激发出助企纾困的新活力。

图片

河边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调度多岗位联动(河边镇供图)

“专业代办”优流程 一窗服务解难题

前不久,重庆清纯红糖厂计划扩大生产规模,需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环评审批等多项手续。面对复杂的审批流程和大量的申报材料这一情况,河边镇“河企生财一窗代办”窗口迅速启动代办服务。办理过程中,专员们对照审批要求,逐项梳理企业所需材料,指导企业规范填写申报表格,并主动与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在代办团队的努力下,原本需要企业耗费数月时间办理的手续,仅用一个多月就全部完成。

为切实解决企业办事多头跑、时间长、效率低的难题,河边镇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开设“河企生财一窗代办”窗口,配备3名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办事专员,针对企业在开办设立、项目建设、日常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如营业执照办理、各类许可证申领、申报材料准备等繁琐事务,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截至目前,该镇已累计为20余家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服务,助力6家企业完成代办,切实降低了企业人力、物力投入,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

图片

河边镇“河企生财 一窗代办”窗口(河边镇供图)

“专项联动”破困局 协同攻坚助发展

重庆福宁泡沫制品有限公司计划将原有的燃煤锅炉升级改造为燃气锅炉,以减少烧煤对环境的影响。然而,新安装锅炉需配套天然气供应,若供气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不仅改造工程将陷入停滞,已承接的订单也面临逾期交付风险。由于该问题涉及燃气管道铺设、特种设备审批、环保手续办理等多个环节,横跨市政、经发、生态等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企业仅凭自身力量难以推进。

河边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获悉企业诉求后,即刻启动多岗位联动协同机制,通过组织专题会议等,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度研判。随后,各岗位迅速行动,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联合制定解决方案。生态环保岗主动靠前,协助企业完成环保审批手续;经发统计岗积极协调璧山天然气公司,推进输气管道设计安装及锅炉特种设备报审工作;市政管理岗全程指导,确保供气管道铺设科学合规。在各岗位紧密配合下,仅用半个月时间,便成功解决该公司燃气锅炉供气需求,保障了企业升级改造顺利推进。

据了解,针对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问题,河边镇创新构建“多跨协同”机制。企业诉求一经反馈,镇指挥中心即刻统筹调度,组织综合执法岗(含市场监管所、派出所等)、规划建设岗、生态环保岗、消防管理岗等岗位协调处置,必要时联系区级部门共同协作。在此过程中,各岗位依据自身职责,联合开展现场调研、分析研判,针对性定制解决方案,确保问题高效破解。

从 “专属网格” 的精准感知,到 “专业代办” 的贴心服务,再到 “专项联动” 的协同破局,河边镇通过 “数”“智” 赋能,实现了助企服务的全方位升级,畅通了助企兴业“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策的实惠,实现了惠企增效的良好局面。(向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