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固收+”狂揽1500亿,这类基金为何成为资金避风港?

AI划重点 · 全文约2773字,阅读需8分钟

1.今年一季度,“固收+”产品规模达到1.55万亿元,实现逆势增长,其中16家公募基金产品增长超过40亿元。

2.“固收+”产品火爆的原因包括近年来权益产品收益不佳,以及今年以来股债市场波动剧烈,单一资产风险增加。

3.选择“固收+”产品时,投资者需明确风险偏好,考虑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产品费率等因素,并关注基金公告和比较基准。

4.另一方面,未来央行降息和权益市场回暖有望增厚“固收+”产品的超额收益,但投资仍存在风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文/沈墨

2025年,国内资本市场情绪虽然有所回暖,但公募基金行业依旧面临着较大的赎回压力。

债券基金方面,由于债市波动性加大,今年一季度中长期纯债基金的净赎回超过3000亿份,整体规模降至6.22万亿元;短债债基规模缩减至约9700亿元,已连续三个季度发生了净赎回。

权益型基金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净赎回901.5亿份,其中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分别净赎回262亿份、489亿份、151亿份。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不含货币基金)合计约18.90万亿元,相较今年年初减少约2688.98亿元。

尽管公募基金整体依旧面临规模缩减的压力,但有一类产品却在今年一季度表现十分亮眼,实现了逆势增长,那就是“固收+”。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固收+”产品规模达到1.55万亿元,仅仅一季度就增加了1531.45亿元,有16家公募基金的“固收+”产品在一季度增长超过40亿元,有38家公募基金的“固收+”产品管理规模超过了百亿。“固收+”产品,正在成为公募吸金的重要赛道。

“固收+”基金产品是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基础,通过配置权益类资产或其他策略来增强收益的混合型基金。其核心特点是“稳健打底、适度进取”,既追求相对稳定的基础收益,又通过多元策略争取超额回报。

那么,“固收+”产品为何能在今年一季度有如此吸睛的表现?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布局“固收+”产品?

01 “固收+”为何迎来大爆发?

“固收+”产品的火爆,离不开特定的时间背景。

首先,近几年大多数权益产品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好的收益。数据显示,2022年,公募主动权益类产品中能获得正收益的产品不足4%;2023年,主动权益类产品获得正收益的基金为11.68%。去年三季度以来,市场逐步回暖,有六成主动权益类基金在2024年的收益率为正,但是大多数基金较2022年净值高点仍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持仓三年时间,大多数购买主动权益产品的基民可能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权益类产品表现不佳,意味着投资者自己炒股可能也好不到哪去,加上不明朗的国际经济形势,使得不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开始降低。而“固收+”作为既有固收特征,又能在权益市场回暖时获得部分好处的产品,开始受到很多投资者的青睐。

其次,今年以来,“关税事件”反复影响资本市场走势,股、债截然不同的走向使得“固收+”产品更具有稳定性,也更不容易错失机会。

我们先来捋一下时间线。去年,投资者对于安全资产的需求明显增强,债券市场迎来一轮史诗级牛市。今年年初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收紧,风险偏好回暖,股票市场表现相对不错,债券市场开始疲软。

然而,到了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的那一刻,股债市场走向截然相反。4月7日,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出台,避险情绪上升,经济修复预期不明朗,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当日,上证指数下跌7.34%,深证成指下跌9.66%,创业板指下跌12.5%,然而国债期货却全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1.79%,接近历史高点。

时间来到5月12日,中美达成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股债走势再度反转。当日开盘后,A股、港股获得一定涨幅,国债期货全线下跌。

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扰动因素明显增多,布局单一资产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而“固收+”产品,可以有效平滑大类资产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今年债券市场波动性也较为剧烈,单纯依靠债券基金未必能够实现预期收益,亦成为“固收+”产品火爆的另一原因。

整体来说,今年一季度呈现出债券走弱、股票回暖的格局,在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相关板块涨幅也在吸引部分资金入场。相比于纯债类基金,“固收+”更容易吃到权益市场回暖的弹性收益,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资金从债券市场流向权益市场的过渡期产品。

02 “固收+”到底表现如何?

《聪明投基者》统计了市场上3000多只“固收+”产品在今年一季度的收益,发现超七成的基金都实现了正收益,而且不同产品收益率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权益市场占比及投向中。

图片

“固收+”产品今年一季度收益表现,来源:Choice

以收益榜第一名的富国久利稳健配置混合型A为例,今年一季度它实现了14.14%的收益率,其中,基金有26.31%的资产投向了股票,有71.16%的资产投向了债券。

图片

富国久利稳健配置混合型A资产配置情况,来源:基金公告

在股票投资板块,该基金投向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比例较多。或许是权益类产品本身投资规模不大的缘故,该基金基本不买大市值的股票,从而可以实现快进快出。只是,从选股的角度,《聪明投基者》对该基金有些股票的投资逻辑有点没搞明白,比如基金持仓股占比第一的中广天择,如今已经变成了ST天择。只能说,该基金之所以能通过股票市场实现排名靠前的地位,大概率是因为波段做得好。

图片

富国久利稳健配置混合型A股票组合,来源:基金公告

收益榜第二名的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一季度涨幅为10.21%。从资产结构来看,该基金有16.62%的资产投向于股票市场,有73.79%的资产投向于债券市场。从股票持仓上来看,该基金所买股票主要在半导体领域,把握住了一季度科技板块轮动带来的盈利机会。

图片

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股票投资情况,来源:基金公告

当然,如果只配置债券资产,也未必不会亏损。比如尚正正享债券A、新华安享惠金定期债券A这两只基金,大部分投向都为债券,没有股票市场持仓,今年一季度收益为-0.14%、-0.19%。这从侧面证实了前文中的观点:在债券市场波动较大的时候,能够做到合理配置资产的“固收+”产品,稳定性反而较强。

当然,还有一些“固收+”产品亏得比较匪夷所思,比如长信利尚一年定开混合,今年一季度亏损了1.56%。基金一季度报告中提到“组合股票仓位配置了稳健类资产”,但是在资产组合中并没有看到股票方面的配置情况,反而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占比47.17%,并且在报告中并没有明确披露这笔投资的具体情况,投资者大概连亏钱是怎么亏的都不知道。

图片

图片

长信利尚一年定开混合投资策略及资产组合,来源:基金公告

因此,投资“固收+”产品也并非易事,不同资产配置的基金,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异的业绩表现。

03 到底该如何选择“固收+”产品?

那么话说回来,“固收+”产品到底该如何选择?

《聪明投基者》认为,选择“固收+”产品时,首先要明确自身的风险偏好:如果你的风险偏好相对较高,那么就选择权益资产占比相对高的产品;反之,如果你的风险偏好较低,但是又想吃到市场回暖的红利,那么可以选择一级债基或者可转债基金相关产品。

其次,需要考虑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产品费率等相关因素。其中,基金公司是上述几项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固收团队相对较大的,投研、评价体系会更为完善。

最后,应该适当关注基金的公告。像上文中长信利尚一年定开混合,大额资金投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造成亏损,却连个说明都没有,明显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这种最好避雷。

同时,投资者还要适当关注基金的比较基准,如长信利尚一年定开混合这类基金的比较基准,设定为“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80%+中证500指数收益率*20%”,但实际持仓却一半投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一半投向银行存款,明显导致该基金的比较基准形同虚设。认真阅读基金的公告,也能帮助投资者排不少雷。

展望未来,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宣布了包括全面降准降息、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再贷款工具利率等在内的十项政策,业内认为有望维持长端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并维稳债券价格。与此同时,权益市场的回暖,也能够增厚“固收+”产品带来的超额收益。

当然,现在投资“固收+”产品也并不是没有风险。有分析人士指出,此前1.6%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是定价了30个基点的降息预期,而本次降息只有10个基点,债市可能面临“利好出尽”的情况,这或许会对债券价格带来扰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