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子声声震甜城!内江用 “混搭” 让非遗活起来——

图片
图片

5月22日

2025内江第十三届大千龙舟

经贸文化博览会开幕式

文艺演出进入紧张筹备阶段

记者探访节目

《新沱江船工号子》彩排现场

见证这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非遗盛宴

如何重现甜城航运文化的豪迈



彩排现场,40名表演者身着传统船工服饰,以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模拟逆水行舟的震撼画面。领唱者一声高亢的沱江号子破空而起,众人以“一领众和”的原始韵律齐声呼应,胸腔共鸣的低音如滚雷掠过舞台,瞬间将观众拉回沱江之上“三尺白布四两麻,脚蹬石头手扒沙”的艰苦年代。表演者俯身弓背、步伐顿挫,生动诠释了内江航运文化中“力拔山河”的坚韧精神,让古老的劳动号子穿越百年,在舞台上重焕生机


图片

▲排练现场

图片

▲船工号子

《沱江号子》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沱江流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记录了船工们勤劳勇敢的奋斗历程。在此次龙舟节筹备过程中,内江市东兴区文广旅局、东兴区文化馆精心策划节目,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现代舞台表现手法,让古老的号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希望古老号子在新时代找到对话世界的语言。”内江市东兴区文化馆文艺股股长虞月表示,这种创新既守住了非遗的“魂”,又赋予其时代的“形”


图片

▲现代歌舞

图片

▲百舸争流

值得关注的是,参演阵容呈现“专业+民间”的多元结构:既有专业院校的舞者,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舞蹈爱好者。群众演员孔志平坦言:“大家牺牲休息时间排练,只为把最好的节目献给观众。”内江师范学院舞蹈专业学生梅洪表示:“连续两年参与演出,不仅是艺术实践,更让我深入理解了沱江文化的魅力。”这种全民参与的模式,让非遗传承从舞台延伸到生活。


图片

▲船工拉纤

图片

▲力拔山河


图片

来源:i内江

文图、视频:黄正华

编辑:罗雪颖

责编:许   航

审核:曾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