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高铁资金或者遇困难,转向世界银行,寻求资金援助

越南南北高铁项目曾被寄予厚望,计划连接河内与胡志明市,全长约1540公里,总预算高达558亿美元。

然而,这一项目自提出以来,历经多年却始终停滞不前。越南试图将高铁项目作为筹码,换取中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这一计划最终宣告破产。

如今,越南转向世界银行寻求资金援助,但其策略上的失误和经济上的困境,令这一项目的前景愈发渺茫。

高铁梦的困局:越南的策略为何失算?

图片

越南的南北高铁项目原本旨在提升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但其策略在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越南希望竞标方不仅负责修建高铁,还需承担全部资金和技术投入。这种“零成本换技术”的模式,显然不符合国际合作的常规逻辑。

中国高铁的成功经验显示,吸引外资和技术的前提,是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产业链支持。

中国通过10多万公里的高铁规划和强大的重工业体系,吸引了外企转让技术。而越南作为一个狭长的国家,南北高铁几乎是唯一的大型项目,其市场潜力和经济回报不足以打动国际投资者。

更重要的是,越南缺乏支撑高铁建设的产业基础,其经济结构仍以低端制造业为主,难以实现技术吸收和产业升级。

图片

此外,越南试图通过“竹子外交”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但这一策略在高铁项目上同样失效。

与新加坡等成功的平衡外交案例相比,越南的策略显得过于短视。

新加坡通过为中美资本流通创造价值,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越南只想从合作方获取利益,却缺乏对等的回馈,这种单向利益诉求注定难以成功。

经济结构与技术短板:高铁项目的现实障碍

越南经济的现实状况,也为高铁项目的推进增添了难度。

截至2022年,越南的GDP总量约为4090亿美元,修建南北高铁所需的558亿美元,约占越南全年GDP的14%,对财政体系形成了巨大压力。

图片

在技术层面,越南计划让本土汽车巨头长海集团研究高铁技术,但这一决定也引发了质疑。高铁涉及轨道建设、信号系统、列车制造等多领域的复杂技术,单靠一家汽车企业显然难以满足需求。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策略,不仅难以解决技术难题,还可能进一步拖延项目进度。

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也为其高铁项目的国际合作蒙上阴影。近年来,越南外交部持续对中国的南海禁渔令提出抗议,试图通过“外交表演”在国际社会刷存在感。然而,这种挑衅行为不仅未能改变南海局势,还进一步恶化了中越关系。

图片

在东南亚各国积极与中国开展基础设施合作的背景下,越南的对抗姿态显得格格不入。印尼通过与中国合作建设雅万高铁,大幅提升了交通效率;泰国也在积极推进中泰铁路项目。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对立态度,使其在区域合作中逐渐被边缘化。

转向世界银行:新希望还是新困境?

在中国拒绝其苛刻条件后,越南将目光投向了世界银行,试图通过国际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

然而,世界银行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支持通常有严格要求,包括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技术能力和透明的管理体系。

越南的南北高铁项目预算高昂,技术规划不完善,且经济结构存在不稳定因素,这些都可能成为世界银行支持的障碍。

图片

此外,世界银行更倾向于支持区域性项目,而非单一国家的大型工程。越南若无法证明南北高铁项目的区域经济效益,可能很难获得资金援助。

相比之下,印尼的雅万高铁项目因其区域性意义,得到了更多国际支持。

越南的未来选择

越南高铁项目的困局,反映出其国家战略的深层问题。如何在外交上平衡中美关系,同时在经济上实现产业升级,将是越南未来发展的关键。

若越南能够调整策略,与邻国加强合作,并在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或许还有机会扭转局面。

首先,越南需要优化高铁项目的规划,降低资金和技术门槛,以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其次,应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区域合作,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此外,通过完善国内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越南才能为高铁项目的实施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图片

越南南北高铁项目的失败,不仅是一次经济和技术上的挫折,更是其国家战略失误的体现。试图将高铁项目作为筹码换取利益的策略,最终导致了左右逢源变成左右为难。在区域合作日益紧密的东南亚,越南若无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调整其外交和经济策略,恐怕将错失更多发展机遇。

南北高铁不再是筹码,但它仍然可以是越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关键在于,越南是否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为这一项目注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