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澳大利亚总理。随后,其迅速敲定外出访问行程。特朗普意识到,他做不到的事情,阿尔巴尼斯做到了。
1.澳大利亚总理将开启访华行程
此次阿尔巴尼斯的连任,恰逢美国贸易政策掀起巨浪。特朗普重返白宫,大肆推行关税政策。一边加征钢铝产品关税,一边抬高葡萄酒、牛肉等商品的价格,导致农场主破产,物价飞涨,民众不满。这种背景下,澳大利亚很清楚,与其继续当美国政策的受害者,不如转向与中国加深经贸合作。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阿尔巴尼斯计划今年晚些时候正式访华。
(阿尔巴尼斯访华或开启中澳关系新篇章)
这次的访华安排,无疑是阿尔巴尼斯多年来对外经济战略的深化。澳大利亚在全球贸易版图中需要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显然更倾向于靠近中国。
过去,澳大利亚与美国走得更近,但如今阿尔巴尼斯敏锐地捕捉到,美国的单边主义正在损害全世界的利益。这种背景下,澳大利亚选择调整政策重心,与中国加强合作,这不仅是寻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也是为自己赢得更灵活的国际战略空间。
2.中澳有望在多个领域达成合作
那么,阿尔巴尼斯访华,可能会在哪些领域达成合作呢?
中澳自贸协定,向来是两国经贸关系的重中之重。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自贸协定的内涵也需要与时俱进。新能源和数字经济正成为新兴的合作热点。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锂、钴等关键矿产,中国则在新能源技术上具备强大实力。如果两国能在矿产开采、电池制造以及电动车出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将在全球经济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澳有望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达成合作)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将为中澳两国打开新机遇。如今,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封锁政策让很多国家感到头疼,而中澳通过合作可以弥补技术规则的缺口,为彼此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
除了经济领域,清洁能源也是两国可以深度合作的一部分。中国在光伏产业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澳大利亚在氢能研究上也有相当成就。两国若能在这些领域联合研发,不仅利于自身,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份可行的方案。
总而言之,阿尔巴尼斯的访华计划绝不仅是一场外交访问那么简单,很可能是要为两国未来几年的合作设定基调。
3.美国的关税政策,将澳大利亚推向中国?
可以说,美国的关税大棒不仅把一些国家打得晕头转向,同时还令他们在痛感之下寻找别的合作可能性。对于澳大利亚而言,这是一个重新审视其国际战略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成为了一个更加可靠的选择。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澳大利亚通过调整政策,试图在受益于与中国经济联系的同时,减轻对美国政策的过度依赖。这一点在特朗普政府扩大对澳大利亚产品关税后显得尤为明显。铁矿石和液化天然气订单的重新分配,便是真实的写照。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促使盟友向中国靠拢)
尽管美国希望通过关税来施加控制,但其结果却使一些盟友,像澳大利亚,逐渐意识到经济多元化的必要性。这也促成了中澳合作的新常态。可以说,澳大利亚正尝试构建一种“非对称稳定”的双边关系新模式,尽力在两大经济体间寻求灵活的外交姿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澳大利亚会放弃与美国的关系,只不过是选择了新的路。
4.对待特朗普和阿尔巴尼斯,中方采取了不同态度
提到将要访华的阿尔巴尼斯,不由得让人想到了特朗普。毕竟如今的特朗普可谓是久等中方邀请不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场景是,特朗普眼睁睁看着盟友一个个访华,与中国达成合作,而自己却被撂在一边。
那么,中国为何在特朗普与阿尔巴尼斯之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外交策略呢?答案或许就在中国一贯奉行的务实合作原则上。
阿尔巴尼斯自上任以来,努力改善对华关系。通过解除贸易限制等行动,向中方展示善意。中国对于这样具有诚意的姿态是乐见其成的。
(中国欢迎有诚意的合作伙伴)
相比之下,特朗普试图以强硬手段压迫其他国家,这种“实力地位外交”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其对华政策的反复无常。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在多个敏感领域不断挑衅,这些行动无疑削弱了双边信任。即使到了第二任期,他的施政方针依旧显得矛盾重重。这些不仅让中美关系雪上加霜,也为自身覆水难收的外交局面埋下了隐患。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与其说这是拒绝特朗普,不如说是对其缺乏诚意和不尊重多边框架的回应。对于中国来说,外交从来不是单方面决策的产物,而是基于平等与互惠的互动。
因此,中国对特朗普和阿尔巴尼斯采取的差异化态度,不仅是现实主义外交策略的体现,更是对新型国际秩序构建的一种探索。通过强调制度性对话,中国意在弥合战略互信赤字,促使多方共同参与到全球事务的治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