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竞逐“电算基建”:山高控股双轮布局,黑石千亿储备暗藏什么信号?

图片

对趋势的精准预判与果敢行动,是穿越经济周期的核心密码。

 

山高控股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5月20号,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和香港贸易发展局联合主办的2025港澳山东周开幕式暨鲁港合作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山高控股的母公司山东高速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绿色算力+清洁能源”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模式。

市场敏锐地捕捉到,作为山东高速集团旗下唯一拥有电算一体化产业板块的山高控股(00412.HK),将成为本次合作业务探索的主要承载方。

图片

受此消息影响,5月20号,山高控股的股价迎来了新一波上扬。

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山高控股的热度和上涨行情都相当不错,其在新能源和算力双赛道进行的前瞻性布局和产业协同,正迎来开花结果,受到投资者的发现和认可,价值重估的窗口也已开启。

无独有偶,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高,会发现,除了山高控股这样的国内并购新星,以黑石资本为代表的全球老牌投资巨头,近些年也都在加速布局新能源和算力,相关领域已经成为吸引资本流动的热点赛道。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山高控股、黑石资本等新老机构纷纷瞄准新能源和算力领域?背后有哪些前瞻性的考量和长远的价值?


1

政策、科技和市场
合力带火“新能源+算力”


当下,新能源与算力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热土,绝非偶然,而是政策导向、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三方力量深度交融、协同发力的必然结果,背后蕴藏着全球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的底层逻辑。

先说新能源,全球“双碳”目标掀起的绿色浪潮,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欧盟推出“Fit for 55”法案,计划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 1990 年减少 55%;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则为新能源产业提供高达 3690 亿美元补贴;中国为实现“双碳”目标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技术进步同样是推动新能源崛起的关键引擎,光伏和风电等领域成本的大幅下降,叠加技术的成熟度提升,让新能源在经济性上实现了大幅提升。2023 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化石能源,标志着能源结构转型迈入“拐点时刻”。

再说算力,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爆发,IDC 预测, 2025 年全球数据总量将突破 175ZB。尤其是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异军突起,对数据中心、高速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出了爆发式增长的需求,加速了算力领域的投资热潮。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算力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投入 527 亿美元支持半导体制造与研发,试图重塑全球芯片产业链;中国“东数西算”工程通过在 8 地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构建起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

市场层面,算力的产业带动效应同样惊人。从市场实践来看,在算力方面的投资布局,可以有效带动芯片产业、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大数据产业、互联网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等多产业带的协同发展。这种“以点带面”的乘数效应,让算力成为撬动万亿级市场的关键支点。

所以我们看到,以黑石资本为代表的全球顶尖投资机构,近年来纷纷加快布局新能源和算力,以抓住新一波产业升级浪潮带来的机会。

今年5月19日,黑石基础设施宣布以115亿美元收购公用事业公司TXNM Energy;去年黑石投资400亿美元,用于电力传输和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推动风能、太阳能和智能电网的布局;据了解,黑石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已超500亿美元,占基础设施总投资的30%。

在算力方面,黑石也做了许多重要的布局。比如2021年黑石以100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美国的数据中心运营商QTS,如今该资产估值已增至250亿美元。2024年黑石以160亿美元收购亚太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平台AirTrunk,布局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核心市场。

黑石的投资组合还包括上市数据中心公司CoreWeave和Digital Realty,构建完整的数据中心生态,其中CoreWeave专注于高性能计算和AI云计算基础设施。

此外,黑石还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土地储备,未来可支持1000亿美元的新开发项目,展现其在新基建数据中心及算力领域的长期布局和野心。


2

英雄所见略同
山高控股前瞻性布局“绿电+算力”



相比黑石,山高控股可谓是并购领域的一颗新星。

在国内国字头的投资机构中,山高控股是在“新能源+新基建”领域布局较早、力度较大、产业协同效应明显的一家产业控股公司。

早在2021年,ChatGPT还没有问世,更没有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喷涌而出,山高控股就看到了新能源和算力两大领域的重要性和长期价值——前者是全球能源革命的核心载体,后者是数字经济爆发的基础设施,两者的深度融合将重构未来产业竞争格局。

带着对产业趋势的深刻理解,山高控股启动了 “双赛道” 布局战略。

在新能源板块,山高控股以山高新能源为抓手,构建起 “开发 - 建设 - 运营” 全链条能力。2024 年,其在广西落地首个新能源项目,该项目整合光伏、储能与智慧电网技术,打造区域级绿色能源枢纽,为地方经济转型提供清洁能源支撑。

图片

而在山东菏泽,山高新能源操盘的 387.5MW 陆上风电项目更具标杆意义:作为全省 “十四五” 首批陆上风电项目中首个完成土地预审批复、首个获得核准批复、首个动工建设的项目,其创下的 “山高速度” 背后,是山高控股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 通过协调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从项目申报到建设投产的全流程高效推进。

在算力领域,2023 年底,山高控股战略入股美股上市公司世纪互联,以资本为纽带切入 AI 基础设施核心赛道。世纪互联作为强大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拥有 50 余个高等级数据中心。通过入股,山高控股不仅掌握算力供给的关键节点,更获得了与 AI 产业链上游芯片厂商、下游算力需求方对话的 “入场券”。


图片

经过此番布局,山高控股构建了“绿电+算力”双赛道布局,前瞻性的踩准了产业升级与数字经济浪潮的时代机遇,同时带来了出色的资产升值和业绩回报。

数据显示,2024年,山高控股实现营收55.8亿元、毛利26.4亿元,同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归母净利润达5391.1万元,同比激增295.16%。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授予山高控股 A - 主体评级及 ESG 评级 “2”(领先水平),正是对其战略布局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度认可。


3

ESG投资热潮
让山高控股价值进一步彰显


当下,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正重构资本市场格局。

彭博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ESG资产规模预计突破50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一。

在欧盟、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强化企业 ESG 方面的要求。比如欧盟推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明确要求企业披露碳足迹等环境信息以及供应链 ESG 表现等方面内容。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设置高达3690亿美元的绿色激励资金,明确将ESG指标纳入企业补贴考核体系。

中国同样在ESG赛道加速奔跑。证监会等相关部门不断完善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相关规定,要求重点行业企业披露碳减排数据。宁德时代等新能源企业成为全球ESG投资领域的明星企业,印证了“ESG价值=商业价值”的新经济逻辑。   

从ESG投资视角下看,山高控股的“绿电+算力”模式,恰好切中ESG投资的两大核心维度:   

环境(E)层面:内蒙古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包含算力中心和配套新能源建设,其中算力中心用电负荷20.1万千瓦,年用电量14.4亿千瓦时,新能源年发电量8.6亿千瓦时,实现新能源发电就地被算力中心消纳利用,在“电力+算力”的业态耦合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图片

社会(S)与治理(G)层面:算力基础设施支撑AI大模型发展,推动医疗、教育等领域数字化普惠;国有资本主导的产业协同模式,通过“新能源开发-算力供给-生态培育”链条,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形成社会效益与企业治理的良性循环。   

这种“减碳”与“增智”的双重属性,使山高控股成为ESG投资框架下的稀缺标的。

山高控股的业务模式不仅符合全球能源转型趋势,更通过产业闭环创造了可量化的ESG价值,这或许是其获得A-主体评级及ESG评级“2”(领先水平)的一个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山高控股的ESG价值并非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通过具体项目落地转化为商业成果。

乌兰察布源网荷储融合项目已经取得重大进展,配套新能源指标获批,数据中心建设与客户签约同步加速,2025年内将实现阶段性落地,为电算科技产业化发展注入实质性动力。

世纪互联“超大规模IDC定制+新一代IDC零售”双引擎模式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随着业绩改善叠加AI浪潮下市场预期的提升,2024年底股价较此前入股价上涨约71.85%,验证了产业与资本双轮协同的成效。

2024年度,山高新能源累计获取的新能源指标超4吉瓦,创下历史新高。在山东省“十四五”第二批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中,取得超过350兆瓦集中式和175兆瓦分散式风电指标,近两年累计获取风电指标已达近1吉瓦,超过当地存量装机五分之一。

而此次与华为的合作,更是为山高控股的双轮布局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想象力,进一步放大ESG协同效应,打造更强大的跨产业生态,注入更强的ESG影响力。


4

结语


黑石资本创始人苏世民经常说一句话,“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大概率是会成功的。”

无论是黑石集团在新能源与算力赛道的全球布局,还是山高控股作为中国并购新星的崛起,皆印证着同一个底层逻辑 ——对趋势的精准预判与果敢行动,是穿越经济周期的核心密码。

在绿色能源与算力基础设施需求呈指数级爆发的当下,山高控股以“绿电 + 算力”双轮驱动的超前布局,为中国资本在新经济赛道做出了探索和布局,也展现出了敏锐捕捉时代机遇,以产业整合能力推动模式创新的优势。

山高控股的案例表明:在产业变革期,唯有将政策红利、技术趋势与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才能构筑穿越周期的价值壁垒。


图片

   

与我们交流
加微信号:zhaojicheng110
稿件同时发布于:
微博、头条号、一点号、百度号、搜狐号、网易号
商业新知号、招商银行社区号、华盛证券号
东方财富号、同花顺号、富途牛牛号、老虎证券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