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孩子不爱学习:父母如何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

如果不觉有趣,孩子大概不会爱上学习。这一朴素的道理,在我给儿子读书的经历中得到了生动印证。

儿子5岁时,我经常为他朗读《给孩子的科学课》。然而,我们却是各忙各的,我读着书里的内容,孩子则在一旁玩耍。当我就着书里的知识问儿子问题时,他便说“我都听不懂,所以没在听”。年幼的孩子似乎不总能在读书时领略知识的魅力。

图片

但有趣的是,当儿子参加少儿中心组织的“趣味小实验”时,他的表现截然不同。他充满好奇,眼睛紧紧盯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专注地观察着实验器材,对参与实践更是充满了期待。尽管对老师的讲解似懂非懂,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他的小脑袋不停地思考着。每当他依着自己的兴趣摸索出一些东西来,比如成功让小灯泡亮起,或者让小纸船在水面上顺利航行,脸上就会洋溢着颇为自豪的笑容。与亲手实践相比,读书显然失了许多乐趣。

图片

一、为什么实验课比读书更吸引孩子?

Vogel团队发现,适度困惑引发的 “有益压力” 能激活海马体,让记忆编码更牢固;但过度焦虑会释放皮质醇,像迷雾一样笼罩前额叶,让孩子陷入 “机械重复却无法理解” 的困境。与之相对,Hirsh - Pasek团队追踪数千名儿童后发现,当学习具备快乐体验、主动参与、现实意义、社交互动、自我迭代五大特征时,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快乐:愉悦体验激发学习动力

如果孩子视学习为乐趣并因它而快乐,那么,身体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作为“回报”。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也称“快乐荷尔蒙”,与大脑的奖赏系统密切相关,是成瘾行为的重要促成因素。在Hirsh - Pasek等人看来,快乐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这既能增加孩子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也能强化孩子追求快乐的内驱力,又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专注力和创造力,还能改善孩子的记忆力和思维灵活性,让孩子对学习“上瘾”。

图片

为了让学习充满快乐体验,父母可以这样做。比如,在学习数学时,和孩子一起玩“数字猜谜”游戏。父母心里想一个数字,让孩子通过提问来猜出这个数字,每次提问只能问关于这个数字的大小范围、奇偶性等问题。孩子在不断猜测和思考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多巴胺也会随之分泌,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再如,学习英语单词时,和孩子玩“单词接龙”游戏,既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更多单词。

有意义:让知识“活”起来

真正的学习并不只是快乐地记住知识。记忆很重要,但记忆本身并不赋予知识以现实意义。当储备的知识难以落到实处,成为虚无缥缈的东西时,学习大概就是徒劳无功的事了。Hirsh - Pasek等人认为,知识只有与现实取得“鲜活”连接才能超越记忆本身而变得富有意义。

背诵 “白日依山尽” 的孩子,很难理解王之涣笔下的壮阔。但当我们在秋日登上山顶,看夕阳沉入地平线,孩子突然指着远处的河流喊出 “黄河入海流” 时,诗词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视觉、触觉、情感交织的体验。这种 “具身认知” 同样适用于数学启蒙:让孩子用积木搭建 “数字城堡”,在分配糖果时理解加减法,比背诵 “1 + 1 = 2” 更能让数字产生生命力。正如教育学家怀特海所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个体,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

图片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比如,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让孩子帮忙计算菜价和找零,让他们在实际的购物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在历史学习方面,带孩子参观历史古迹,如博物馆、古战场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氛围,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使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生动的画面。

二、为什么会“玩”的孩子更聪明?

毋庸置疑,所有孩子都是积极的“探索者”。即便父母不刻意教,他们也能在摸索中学会说话、奔跑、社交,甚至想象和创造。学习本就是孩子的天性,所有孩子都渴望通过学习获得成长。但最初时,游戏才是孩子的学习。他们踊跃地参与各种游戏,在运动游戏中释放热情,在建构游戏中发挥想象,在假装游戏中学会共情,在艺术游戏中自由表达,在冒险游戏中试探边界,在规则游戏中练习谈判。

然而,当学习与游戏割裂开而变成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时,许多孩子便失了原有的热情。他们的积极性下降,大脑不再那么活跃,也可能心猿意马、魂不守舍,学习的效率也随之降低了。很难想象,当学习对孩子失去吸引力,它又怎么能让孩子沉浸其中并“重塑”他们的思维和行为。

图片

迭代:在试错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重塑的本质,是“自我迭代”。它的特点是在反复的活动或思考中不断获得新的见解。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异常重要。不论是掌控自己的情绪,还是提高个人的学习成绩,抑或是为自己谋取更好的出路,自我迭代都能推动孩子找到掌控人生的新方法。

事实上,善于自我迭代的孩子认知更灵活。与思维僵化的孩子相比,他们更常在想象中以批判性思维和反事实推理来推敲过去和思索未来,这为创新和发散思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换言之,灵活性是解决问题能力重要一面,它既是自我迭代的驱动力,也是自我迭代的产物。Hirsh - Pasek等人认为,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自我迭代”是早期学习和终身学习得以成功的关键步骤。

图片

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来培养他们的自我迭代能力。比如,让孩子学习一门新的乐器,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手指不灵活、节奏把握不准等。父母要鼓励孩子不断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调整自己的练习方法。当孩子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我迭代带来的成就感。

社交性: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当然,“自我迭代”是开放式的。但孩子们会在社交互动中验证、锁定或改变方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从发育早期开始,社交互动就在塑造我们大脑和行为。例如,婴幼儿在父母的支持和回应中学习语言和文化,学龄前儿童在同伴游戏中学习协商和尊重规则。学龄儿童在校园生活中学习社交和独立。而青少年则在集体活动中寻找身份和尊严。

当牙牙学语的婴儿指着“杯子”咿咿呀呀时,父母说“这是杯子”,孩子就知道杯子叫“杯子”而不是“瓶子”。当幼儿在人群中“横冲直撞”,父母说“这很危险”,孩子知道探险是有边界的。当学龄前儿童因破坏游戏规则而被孤立时,孩子便能学会尊重规则。当学龄儿童意识到同学可以帮助自己成长,孩子便愿意与人交往。而当青少年因自负、任性、暴躁或品行不佳而被排斥时,为挽回尊严或融入集体孩子们就得学会改变自己。

图片

父母可以多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如组织家庭聚会、让孩子参加兴趣小组等。在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例如,在家庭聚会中,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与他人互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尽管快乐、主动参与、有意义、社交性和迭代这五个特征是Hirsh - Pasek等人自儿童的游戏式体验中归纳而来的,但他们认为,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当学习同样具备这些特征时,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因此,他们建议父母让孩子在学习中收获快乐的体验,帮助孩子为所学的知识找到现实的意义,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学习、思考和实践,并为孩子的自我迭代提供支持,这能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片

三、改变,是从父母开始的

当孩子不觉读书有趣时,我决定放下书本并思考如何让学习多点趣味。我尝试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各种抢答题,声称答对的人可以获得玩赛车游戏的机会,这样孩子似乎多了些兴致。但我知道“奖励”并不总是有效的驱动力,总有一天,它会失去对孩子的吸引力。换言之,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而不是思考该给他什么奖励才是更重要的事。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积极运用前面提到的建议来引导孩子学习。比如,在给孩子讲解科学知识时,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带孩子做一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收获快乐体验。同时,我会鼓励孩子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用数学知识计算家庭开支,用语文知识写日记记录生活点滴等,让知识变得更有意义。

我也会为孩子创造更多社交互动的机会,让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和成长。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会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实现自我迭代。

图片

当然,与所有父母一样,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路来。不过,Hirsh - Pasek等人的建议给了我们许多启发。我们认为它是值得尝试的。至少,当孩子有机会快乐地学习,将所获的知识付诸实践,为知识迭代所带来的新成就而自豪时,他们似乎就能领略到知识的力量。或许,这就是父母点燃孩子学习激情的好办法。

动动小手关注我吧,感谢您的支持!

该内容由AI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