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破解“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让服务资源精准抵达群众身边,甘肃省秦安县持续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完善需求清单,拓宽渠道“听哨”,党员报到“应哨”,部门联动“解哨”,推动人员下行、资源下沉、服务前移,真正实现从“浅报到”向“深服务”转变,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为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交出务实答卷。
畅通渠道“听哨”,清单化服务社区
“我们根据走访摸排以及居民反映较多的共性问题,每月动态更新需求清单,引导共建单位、在职党员依据部门职能和个人特长积极请缨揭榜,切实解决群众呼声高、社区无力承接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秦安县映南社区党委书记何朝阳说。
秦安县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作用,统筹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网格员、新就业群体等多方力量,收集网格治理中的矛盾问题,通过“主题党日+群众说事会”“四方”协调议事会、业主恳谈会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多渠道进行“听哨”,建立需求征集、沟通反馈、考核评价工作机制,推动共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积极认领服务事项清单,联动多元主体提供菜单式服务。今年以来,共建立需求、资源和项目“三张清单”423份、签订结对共建协议121份。
主动下沉“应哨”,常态化参与治理
宋凯是秦安县消防救援大队的一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后,对于居民普遍反映的楼道杂物堆积、飞线充电等问题,积极上门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火灾报警方法、逃生自救技巧和用火、用电、用气注意事项,并发放消防安全手册,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消防常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秦安县全面推动“吹哨”主体由社区向群众拓展,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结合自身专长和所属单位职能优势主动“应哨”,带头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定期参加困难群众帮扶、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推进“吹哨报到”向“接诉即办”深化。
今年以来,2584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组建志愿服务队9支,常态化开展城市“牛皮癣”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清理小广告1200余处、残旧标识和横幅160余条,规范店外经营80余户,有效改善了市容市貌。
部门报到“解哨”,精细化破解难题
凤翮家园小区监控、路灯损坏严重,杨坪社区吹哨后,秦安县住房事务服务中心积极应哨,全力协调解决损坏监控、路灯的维修和更换,修复监控线路18条,安装照明灯84盏,为群众夜间出行提供了便利,得到社区和居民的一致称赞。
按照“简单问题网格办、一般问题社区办、复杂问题乡镇办、疑难问题吹哨办”的原则,秦安县建立“社区、乡镇、部门”三级调度体系,听到“哨源”后,由社区组织网格员实地核查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对于社区和乡镇无法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由职能部门“报到”解决,形成问题收集、分析研判、精准接单、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
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环境治理、矛盾纠纷、物业服务、消防隐患等问题158个,实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赵振 刘伟刚)